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 第184章 捻军(1/4)
    “居者为民,出者为捻。”

    何为捻?

    “捻”是华夏淮北的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的意思。

    而捻军最早起源于捻子。

    早期捻子是向乡民募捐香油钱,然后购买油捻纸,所以称为捻子。

    到后来,发展成为恐吓勒索百姓。

    其实这时已与盗贼无异。

    越是荒年欠收,入捻人数越多。

    随着太平天国的兴起。

    捻子也开始活动频繁了起来。

    这时候,被清廷称之为“捻匪”。

    1851年,捻军在豫南南阳,南召等地聚众起事。

    1852年,皖北大旱,入捻农民日益增多。亳州人张洛行,龚得树等结捻聚众万余人攻破河南永城。

    同年11月,捻众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涡阳)歃血为盟,推张洛行为盟主,起义抗清,号称“十八铺聚义”。

    林凤祥李开芳在1853年北伐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从浦口出发入安徽境,经滁州、凤阳、怀远、蒙城、亳州等地,进入河南,一路顺风顺水,势如破竹。

    途中还引导了这股捻军的大规模起义。

    这便是捻军的由来。

    1854年间。

    太平军在安徽湖南湖北浙江四省与清军以及英法联军作战的时候。

    为响应太平军的攻势,捻军在捻首张洛行的带领下进入了山东。

    短短几月。

    捻军在山东有烽火燎原之势。

    很快发展数万之众。

    而就在这个时刻。

    刚刚率军平息了京城之变的僧格林沁率领他的蒙古骑兵和胜保率领的八旗军分南北两路大军齐头并进进入了山东。

    捻军虽然在山东的势力如野火般蔓延,短短数月便聚众数万。

    但仍然是战斗力低下。

    别说跟赵苟的新军比,就是比一些正规的清军都差得远。

    往往攻打一个上百清兵据守的县城,都会啸聚上万捻军去攻打。

    但捻军之所以能够在山东驰骋。

    那也是张洛行借鉴了赵苟所率领的太平军曾在苏常使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