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微笑。
经过一番商议,萧有和等人决定在淮河与光州之间的要道上布置一次大规模伏击。淮河与光州之间的地带,地形复杂,既有崎岖的山路,又有狭窄的河谷,还有错综复杂的丘陵地带,为伏击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萧有和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提前来到了淮河与光州之间的要道。他仔细观察地形,挑选了几个关键的伏击点。在一处狭窄的山谷,他命令士兵们砍伐树木,制造障碍物,封锁道路;在另一处河谷地带,他部署了炮兵阵地,利用河谷的地形进行隐蔽;在道路两侧的山林中,他安排了大量步兵,让他们利用地形进行伪装,隐蔽待命。
为了增强伏击的突然性和致命性,萧有和还特别派遣了一支小股部队,伪装成清军的探子,前去引诱左宗棠的部队进入伏击圈。同时,他安排专人密切关注李鸿章部队的动向,以防其提前增援,干扰伏击计划的实施。
在布置兵力的过程中,萧有和强调了隐蔽和伪装的重要性。他亲自检查了各个伏击点的隐蔽情况,要求士兵们利用树枝、草丛、泥土等进行全方位的伪装,确保不被敌军的侦察部队发现。他还特别叮嘱炮兵部队,在未接到命令前,不得擅自开火,以免暴露目标。
黄文金则负责在罗山县进行防守和策应。他加强了罗山县的防御工事,布置了大量火器和兵力,准备随时支援淮河渡口的战斗。同时,他与萧有和保持密切联系,随时通报敌军的动向。
赖文光则在光州与商城之间的连接地带进行部署,利用丘陵和村落等地形,设置了一系列的防御和伏击阵地,以防止敌军从其他方向对商城县进行进攻,并随时准备支援淮河要道上的伏击行动。
洪天娇则带领一支精锐夜鸢,负责战场的遮蔽和警戒,确保左宗棠部清军的动向全在掌握之中,并确保撤退通道,随时准备接应伏击部队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