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129章 淮军记功吏(2/4)
为识字而被记功吏陈砚秋看重,平时也会教他些会计之道,想着让这个机灵的孩子接自己的班。

    不想,陈砚秋的问话一下勾起了周小虎的回忆,露出发红的眼眶:\"哨长说,等仗打完了,要把这些笔记编成册子,让后人知道谁在城头流过血。\"

    时间回到十日前。

    同治四年冬月初六,亥时。

    周小虎缩在城垛后的射孔里,怀里的抬杆枪枪管早已凉透。他下意识摩挲着棉袄内袋,那里藏着半本用油纸裹了三层的《论语》——这是私塾陈先生临别时塞给他的:\"识字人要记下大事,小虎,莫让血水冲走墨香。\"

    火铳的焦糊味混着石灰水的呛鼻气息涌来,周小虎突然想起入伍前的那天夜里,娘在油灯下缝补他的棉袄。\"私塾先生说你会写字,\"她粗糙的手指穿过针线,\"给家里捎信时,别忘了写你吃上热饭了没。\"墨汁浸透的家书还压在行囊最底层,夹着三张用泸州府(合肥)方言写就的战场笔记。

    周小虎是泸州府(合肥)人,读过几年私塾,

    在战报间隙记下的片段:\"同治二年春,陈夫子教我们念《爱民歌》。"兵勇们,听我言,莫扰民,莫抢粮……"我问夫子湘军为何要唱这个,他用戒尺敲我手心:"曾大帅的湘军不是长毛,要记得自己是父母养的。"那天放学后,我偷偷把歌词抄在树皮上,贴在学堂墙根。\"

    这是周小虎的第一次战场记录。

    同治四年冬月初九,子时。

    \"小虎子,把火绳点上。\" 王哨长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我摸出火镰的手直打颤。这个月第三次值夜,指甲缝里嵌着的血垢总也洗不净。抬枪足有七尺长,我和李老三两个人架着,枪管在月光下泛着青灰。

    突然对岸传来梆子响,三声短,一声长。李老三的裤裆猛地湿了一片:\"是夜袭!\" 城墙上顿时炸开锅,巡更的灯笼慌乱地摇晃,有人摔了碗,有人碰倒了装满滚油的陶罐。

    我看见太平军像黑潮般涌来,打头的举着浸过桐油的牛皮盾。王哨长的火绳枪 \"砰\" 地响了,前排的太平军应声倒地,可后面的踩着尸体继续往前冲。我们的抬枪喷出火光,铅弹在敌群中犁出一道血沟,却挡不住如蚁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