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147章 陛下有家传酒方,当初还会起义吗?(1/3)
    “薛爱卿平日里除了忙活工部的事,其他时候都在帮咱酿国酒呢。”

    明明朱元璋说的每个字,除了薛祥以外,百官们全都听得懂。

    可把它们凑在一起,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脑袋。

    陛下……让薛祥……酿国酒?

    突然,一个家住城东的翰林学士惊呼一声:“难怪这几天总能闻到工部飘来酒香,我还以为是工部在办什么庆功宴,原来是在酿酒啊。”

    这位翰林学士也是胡党里的一员,刚才告薛祥黑状时,还拿这条罪状当把柄言语攻击薛祥, 大骂薛祥酒色智昏。

    如今得知那酒香是酿酒的缘故,酒还是陛下让酿的,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庆幸自己人微言轻,刚才没抢过别的朋党,否则以后进了工部,顶头上官还是薛祥,那多难受。

    陈宁等人此时已经难受上了,纷纷朝着胡惟庸看去。

    大家都以为薛祥会被弹劾罢免,结果却成了陛下的心腹大臣,消极怠工是在为陛下做事,那他们调职调了个什么?

    故意找罪受吗?

    胡惟庸也被朱元璋打了个措手不及,假装不经意的试探:“陛下说的国酒是何酒?为何特意指定薛尚书来酿制?陛下还曾下过限酒令,禁止官府和民间私自酿酒,虽然随着粮食增产撤了这道限令,但工部乃国之重器,薛尚书不思正事去酿酒,这……不太合适吧?”

    言外之意,这是怀疑陛下为保薛祥,特意编的借口。

    提起限酒令,朱元璋心里还窝火呢。

    当初限酒是因为担心粮食不够吃,结果京城的酒看上去是限了,可粮食并没有明显增产,改稻为桑、改稻种茶的越来越多,税收那一年还减少了!

    因为自从宋朝开始,粮食产区的布局,早从“苏熟湖,天下足”,变成了“两湖熟,天下足”,江南一带成了商业发展的沃土。

    商人重利,他们可不管你百姓吃不吃得饱,赋税收不收得上,没有军费如何抵御外敌,随着朝中功勋势力盘根错节,越来越大,官员与地方豪绅相勾结,施展各种手法避税,上面限酒那就种桑,制成丝绸连同茶叶卖出国去,再从地方买酒,拉回京城及附近来卖,一来一回赚两手差价。

    偏偏大量田产都是聚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