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满脸风霜的老兵狠狠啐了一口,将碗重重摔在地上,\"打了败仗不撤军,还要去种地?大将军这是拿我们的命不当命!\"
旁边一个年轻士兵缩了缩脖子,压低声音道:\"听说朝廷已经连发三道诏书,催他回京,他却迟迟不动\"
\"哼!\"老兵冷笑一声,眼中满是讥讽,\"他怕回去丢脸罢了!打了败仗,损兵折将,现在回去,建业城里那些世家大族还不把他生吞活剥了?\"
\"可再这样下去,我们怕是要饿死在这鬼地方了\"年轻士兵咽了口唾沫,摸了摸干瘪的肚子。
老兵沉默片刻,忽然压低声音道:\"我听说,浔阳那边根本没什么良田,全是荒山野岭,去了也是白费力气!丞相这是铁了心要把我们拖死在这儿!\"
\"那那我们怎么办?\"年轻士兵的声音有些发抖。
老兵眯起眼睛,望向中军大帐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狠色:\"再这样下去,怕是要出大事\"
不远处,几个军官匆匆走过,神色凝重,低声交谈着。隐约能听到\"哗变军心不稳\"之类的字眼。整个军营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压抑的怒火在暗处涌动,只等一个爆发的时机。
……
建业的诏书一封接一封地送到军中,每一封都比上一封更加严厉。起初,诏书还带着几分劝诫的口吻,可到了后来,字里行间已尽是斥责与催促。
诸葛恪坐在军帐中,手中捏着最新送达的诏书,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盯着那熟悉的字迹,心中翻涌着不甘与愤懑。
“丞相,陛下又催了……”副将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压得极低,生怕触怒了他。
诸葛恪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将诏书重重拍在案上,咬牙道:“传令……撤军。”
副将领命退下,帐内只剩下诸葛恪一人。他盯着案上的地图,那上面还标注着原本计划进攻的路线,如今却成了泡影。他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若再给我一个月……不,哪怕半个月……”他低声自语,眼中满是不甘。可他知道,自己已经拖不下去了。朝廷的耐心已尽,再违抗下去,只怕连回建业的路都走不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