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是剪去那些过于张狂的枝条。\"
夏侯玄陷入沉思。他想起自己家族在魏国的地位,想起那些依附于夏侯氏的寒门士子。曹璟的话在他心中激起波澜——这不正是他年轻时也曾梦想过的局面吗?
\"子玉,”良久,夏侯玄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若真能做到平衡,确是利国利民之举。但这条路艰险异常,稍有不慎\"
\"所以我需要你的支持。\"曹璟直视夏侯玄的眼睛,\"不仅因为你是中书令,更因为你是我最信任的师父。\"
烛光下,夏侯玄看到曹璟眼中闪烁的坚定与恳切。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小将,而是一个真正要为天下负责的统帅。
夏侯玄深吸一口气,站起身郑重行礼:\"将军既有此心,玄愿效犬马之劳。\"
曹璟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笑容,他快步上前扶起夏侯玄:\"有师父相助,大事可成!\"
\"不过,\"夏侯玄直起身,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府兵制虽好,但若无配套之策,恐怕难以持久。我想到一个人,或许能助将军一臂之力。\"
\"哦?\"曹璟眼前一亮,\"何人?\"
\"西平太守鲁芝。\"夏侯玄说道,\"此人精通政务,尤善理财,在地方推行新政颇有成效。更重要的是,他出身寒门,深知民间疾苦。\"
曹璟若有所思地点头:\"鲁芝我听说过此人。他在西平治理有方,百姓称颂。\"
\"正是。\"夏侯玄补充道,\"他有一套"均平"的理念,与将军的构想颇为契合。若能召他前来,或可为府兵制添砖加瓦。\"
曹璟兴奋地在厅内踱步:\"好!明日就发文书,召鲁芝速来长安!\"
三日后,关陇行台第二次会议在都督府举行。这一次,厅内气氛明显不同。上次持反对意见的几位官员虽然依旧出席,但神色间多了几分谨慎。
曹璟端坐上首,目光扫过众人:\"诸位,今日继续商议府兵制推行细则。先请钟士季详述方案。\"
钟会起身,展开竹简:\"府兵制核心在于兵农合一。具体而言\"
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刻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