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之后,
刘青山这才明白为啥朱霖这次会寄一个包裹过来,原来她寄来了一本《人民文学》,信封装不下,所以就弄了个小包裹。
除了一本《人民文学》之外,还有几份报纸。
其中有《人民日报》,还有《青年报》《燕京日报》《燕京医科大学报》等等。
刘青山挨个翻看了一下,那张《人民日报》正是之前刊登了《一代人》的那一期。
其余的《青年报》《燕京日报》《燕京医科大学报》这些,则都是转载,以及对于这首诗的点评。
《青年报》第四版的‘青春诗苑’栏目:
“《一代人》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新时期诗歌创作的重要突破。”
评论员写道,“短短两句诗,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创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这是历史的烙印。"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觉醒的宣言。”
《燕京日报》的文艺副刊用了半个版面讨论这首诗。
着名评论家方明远撰文道:“这首诗的震撼力在于其惊人的凝练与深刻。作者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浓缩成两个意象:被迫接受的黑夜,与主动追寻的光明。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正是新时期青年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最让刘青山觉的有趣的是《燕京医科大学报》的评论。
一位署名‘解剖刀’的作者从医学角度解读:“诗中"黑色的眼睛"令人联想到瞳孔的生理变化——在黑暗中,瞳孔会自然放大以接收更多光线。这恰似一代人在黑暗中练就的敏锐洞察力。”
“从医学隐喻看,这首诗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创伤本身可能成为治愈的力量。”
诶?
这个理解倒是挺别致的,最起码这是刘青山没有想到的。
果然,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至于那本《人民文学》,则就是这一期的。
刘青山随手翻开,便看到首页就印着《一代人》,短短两行字,占据了偌大一幅版面。
这种视觉冲击还是挺大的!
他完全能够想象到,当读者们买回去一本《人民文学》,翻开第一页看到这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