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细细思量,刘青山这才拿起笔。
“打假斗士朱霖同志,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我很高兴,更没想到你会有此一问。此诗灵感因卿而起,自是为卿而作,卿之所问,倒令我意外。”
“此诗去留,全凭卿定夺,我绝无异议,卿自行作主即可,但求卿之心情欢愉。”
“青山之底细,亦是如此。”
“说与不说,青山就在那里,我永远都是青山。”
“李逵成不了李鬼,李鬼亦成不了李逵,终有明现真假之时。”
“另外……”
随着笔尖不断颤动,刘青山洋洋洒洒写完了一封信。
装好之后,他再次拿出新的纸继续写信……
在给邹荻帆的回信中,
刘青山同意了《人民文学》对外公布自己的地址和真名,至于那些读者来信,刘青山说一并寄过来吧,邮费他出,从之后的稿费里扣除就行。
想来邹荻帆会卖自己这个面子,不会拒绝。
之所以要那些读者来信,是因为刘青山觉得这些信的意义不一般,这是他重生以来,在文坛走出第一步后,读者的反馈!
做任何事情,第一步都很难!
那么,这第一批读者来信的意义就值得纪念了!
没错,他打算把这些读者来信要过来,留作纪念。
至于给林文博的回信,
刘青山先是感谢,然后又表示对稿费没有异议。
虽然林文博没有提到‘是否公布青山真实信息及住址’,但有了《人民文学》的经历,刘青山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免得以后林文博专门写信来问自己这件事。
他便主动说,可以对外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如有读者来信的话,麻烦转寄给他,相关费用可以从他下一期的稿费中扣除。
这两封信都很好写,不到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将信都封好后,他便装上信、报刊,蹬上自行车提前走了。
提前下班对他来说,没啥压力。
就是这寄信有点麻烦,需要跑到公社去,就算骑着自行车一来一回也得将近两个小时。
等去公社邮局寄完信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