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山他家位于西北省华阳县,这里属于关中。
这儿多山又多丘陵,老天爷吝啬雨水,一年到头,阳光都带着股灼人的劲儿。
这也就使得这里的土质直立性强,不易坍塌,为开凿窑洞提供了绝佳条件。
窑洞依山而建,还不占用宝贵耕地资源,完美契合地形。另外厚实黄土层犹如天然隔热层,冬季阻挡外界酷寒,夏季隔绝烈日炙烤,冬暖夏凉。
所以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都是靠山而居,在山体上开凿出一个个窑洞,在其中居住生活。
刘青山家里也是如此。
院子里没有房屋,只有北边靠山墙的五孔窑洞,像大地睁开的古朴眼眸。
窑洞外观质朴,黄土色与周遭山体相融,仿若本就是山的一部分。
洞口是用青山块砌成,虽说不规整,却透着股粗粝的坚固。
他抱着小妹刘紫苏大步走进正窑……
所谓正窑,就是他家五孔窑洞最中间的那孔。
这孔窑算是他家的客厅+餐厅。
虽然他们家很穷,但人丁兴旺多,这靠山打窑又不需要买什么建筑材料,只要有力气有人手就能干,所以他家窑洞不少。
刘青山家里的五孔窑,就是刘树德领着三个儿子,以及七个小崽子们打出来的。
完全不需要找外人,自家人就能干。
不但刘青山家里有五孔窑,大爸刘福来,二爸刘兆丰家里都是五孔窑。
单论“房产”数量,
这一块儿,刘家在整个弯河村都是数一数二的,实打实的“大户人家”!
夏天天气热,窑门都是关着的,以防里面的凉气跑出去。
刘家打的窑洞都是‘一门两窗’窗户很大,采光很好,即使关上门,窑里也亮堂堂的。
“呦!都吃上了?”
刘青山推门进窑,一看窑里的情景顿时就笑了,只见足有三十多平方的窑里,这会儿竟是差不多坐满了。
全是家里人。
爷爷刘树德,奶奶吴秀婷,大爸刘福来,大妈许美娟,二爸刘兆丰,二妈王二妮,还有自己老爸老妈等等,全都在这里。
长辈们围坐一桌,孩子们围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