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明王及其党羽,此时脸色阴沉如水,因为现在的局面当真对他们极为不利。
韩昌龄沉吟一番,出列持反对意见,道:“陛下,如今四方初定,许多大事尚且是悬而未决,储君一事关乎国运兴衰,臣以为,还是再等些日子再做打算的好。”明王党中不少人出列附议。
谢瑾回朝前,韩昌龄可是嚷嚷着要皇帝早立储君的人当中最凶的一个,如今谢瑾回朝尚不足半年,其态度却已经有了不小的转变,当真有趣。
杨世平依旧嘴上不饶人,冷嘲热讽道:“不想太子殿下回朝,许多事就变的悬而未决了,当真有趣。”
韩昌龄脸色青红不定,最终还是没有接话,只是看着皇帝。
皇帝看着群臣这般,也没有明确表态,只是问道:“那众爱卿以为,储君之位,是该立谁?”
杨世平道:“自古以来,便是太子继位,且我朝太子宅心仁厚,江湖与朝堂皆有不低的地位,臣以为,太子最合适不过。”
黄凤麟也道:“陛下,老臣是个武夫,但我就觉得,昔日太子与太平公主率江湖众人共解北疆之围,那份魄力,那份豪气,实在让人看着痛快,所以老臣也觉得,太子最合适不过。”
韩昌龄却道:“太子虽有才且在江湖有不小的威望,但是储君日后是要执掌一国,政治才能同样重要,况且太子一入江湖便是十年,许多事还要从头学起,实在是……”
最后的话没有说完,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而且如今皇帝子嗣只剩下了谢瑾和谢玄,所以他们的心思,不用猜。
如今谢瑾还在这里,韩昌龄就把话说的这么绝,也证明一件事,他们当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想要最后放手一搏。
两拨人又为此吵了起来,太子党以太子为正统,古来便是如此,擅改古训是为无君无父之事,来抨击明王党。
明王党则以太子怠于政事,知江湖而轻朝堂为由反对,总之吵得有些不可开交。
钟莹看着谢瑾,似乎是惊异于百官对此事的态度,毕竟在东越,她从来没有见到过诸如此类的情形。谢瑾则是轻叹一口气,小声说了句:“向来如此。”
九反上师和钟归远则是没有说话,钟归远是因为他不关心大唐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