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自然是知道如今情况的。
见着姬长安盯着他的目光,就知道自己以后想要好好的摸鱼的话,今日是必然要出些计谋了。
若不然,以后恐怕没有好日子过了。
他轻抚下颌胡须,略作思忖,旋即面露笑意,拱手说道:
“主公,贾诩有三策,分别为霸道、王道、权道,不知主公欲先闻哪一策?”
姬长安闻言,笑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就爱这般吊人胃口。
你既抛出此问,岂有不说全三策之理?且讲讲何为霸道、王道、权道。”
贾诩不再卖关子,径直说道:“所谓霸道,待四国联军集结完毕。
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反抗力量一举歼灭。
如此,四国即便仍有反抗之心,也难以对大晋构成大患。
不过,实施此策需覆灭四国,镇压四国龙脉。
耗费的国力,时间,还有军队数量恐怕不会太少。”
姬长安追问道:“那王道呢?”
“王道之策,是一边作战,一边劝降。
趁四国联军尚未完全联合,先灭掉两国,而后接受剩余两国投降。
如此,我军只需对付两国联军,也仅需镇压两国龙脉,兵力与国力皆可节省一半。”
“权道又当如何?” 姬长安接着问。
他心中明白,前两策自己亦能想到。
谋士们往往将最精妙之策留于最后,贾诩欲献之策,大概率便是这权道。
贾诩目光一闪,露出一丝狠意,说道:
“所谓权道,是以权势施压。
如今大晋为主,其余四国为客,主动权在我军手中。
殿下曾言,若他们投降,可放过其皇室。
然殿下可曾想过,不止殿下,四国之中有谁会率先投降?”
姬长安思索片刻,答道:“大齐、大郑有此可能,大越或许也会,只是大楚似乎对我大晋仇怨颇深。”
贾诩闻言,道:“殿下可知,既然有两到三国可能投降,为何此刻他们仍未前来?
只因殿下太过仁慈。既言投降,便需有名额与时限限制。
若无这些,他们便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