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买两床新的被面,这里头的棉花是旧的也就算了,总不能连外头的被面也给自家用过的吧?
还有就是茶壶也给添一把,另外就是一些生活的必须品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一样都不能少,一开始他们都得帮着准备好了,后面才能让那找来的长工自己买。
屋子收拾好了,刘长寿拿出一把新买的锁头将大门锁了起来。
老刘头不放心的用手试了试,确定锁住了后,众人坐上车子开始往回赶去。
一路上,前头牛车上坐着的老刘头在跟儿子们说着找长工的事情。
老刘头的意思是最好能在本村找,知根知底的,用起来也放心。
他还要求对方的年纪最好是三十五岁左右的,这个年纪既有了一定的经验,年纪又不算大,正是种田的好把式。
车辕上坐着的刘长福和刘长寿听见他的念叨,心里面不禁都有些发苦起来。
现在时间这么紧张,他们要到哪里去找一个既知根知底,又年纪相当的人来?
刘长寿觉得杜掌柜说的那个人或许不错,可老爹应该不会同意。
在老刘头心里,只要出了半边村的,那就算是外地人了。
更别提,那人都不是他们县的
另外一辆牛车上,陈氏正在和几个儿媳商量接下来要置办的东西。
从被面买什么料子,到盐几两,米几斤,这些细节她一一说到了。
妯娌几个连忙记下,等家后,就可以趁着镇上赶集的时候去置办了。
等几天,家里的稻种下地,她们应该还要往这边跑一趟的。
不仅是她们妯娌,兄弟几个也要过来。
招长工的事情也不知在村里能不能找到好人选,实在不行的话,还要到州府去麻烦杜掌柜。
再有,就是修田埂的事,这事最好还是他们自己来干。
都说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他们家的人肯定要抽空和对方一起来料理那些田地的,等到后头都理顺了,也就不必经常跑了。
这么一算,时间确实是挺紧的,陈氏想着,这地反正都已经买下了。
不如等下稻种的时候,一起将那百十亩地的都下上。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