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去买周边邻居的,到时候一并送过去,中间多少还能赚上几个呢。
陈氏却觉得有些说不通的地方,她想了想问:“人家酒楼是不是对这鸡鸭的品相有啥讲头?”
不然咋会不还价的一口气买了这么多外地送去的,而不在他们周边的村子或者市场上采买。
刘长寿点点头:“杜掌柜的虽然没说,但我瞧着他该是看上了咱们家的这鸡鸭的个头大,所以一文钱的价格都没还,直接全都要了。”
原来如此,这就可以说的通为啥人家不在州府那边买,而是要他们家的了。
老刘家的鸡鸭确实喂养的不错,个头大不说,一个个的还十分的精神。毛色鲜亮的紧。
这也多亏了家里喂的好,平时不仅仅是给它们吃一些粮食。
不是春天的野菜、就是夏天的螺蛳,或者是偶尔得来的小鱼小虾。
这样掺着喂养出来的,品质能不好吗?
当然这都是家里几个儿媳的功劳,要不是她们起早贪黑不辞辛劳的喂养,这些鸡鸭也就不可能长得这么好。
而这里头最大的功臣当属胡氏,她一个人估计能抵得上马氏她们三个了。
主要原因还是她的确比较能干,而且从不计较谁干的多,谁又干的少的。
家里有一个带头肯干的,其他人自然也就无话可说,跟着那人一起干了。
刘宁在一旁想着这些有的没的,眼珠子转来转去,不时的在几个嫂子之间溜过。
胡氏见她老盯着自己,就笑着点她的额头:“做啥子这样看着咱们?”
刘宁笑着说:“咱家的鸡鸭都是二嫂你们喂的好,才能卖出这样的好价钱。我觉得家里应该给你们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