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这法子是说最后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他看来,自家的牲口是不会不够的。
他们家现在还有三四百只的鸡鸭。
虽说现在粮食不多,可收回来那些霉烂的粮食晒一晒喂给鸡鸭吃还是可以的。
等回头再养上一些,每月按时的送来,数量有增有减,而收入却是长期稳定的,这笔买卖怎么看都是划算的!
实在接不上,那就在村里买一些先送来。
在自己村里买的价格还相对便宜些,这中间他们还是能小赚一笔的。
听了他的话,刘长福也反应了过来。
这样看,确实不怕到时候没有货的问题了。
二人回到客栈后,将驴车赶了出来,店小二还以为他们不住了,连忙追了出来。
刘长寿和他说等会儿有可能还要再回来,他这才放心些。
眼看着天色不早,要是他们不住,这间房到晚上能不能租出去还真不好说。
兄弟俩把驴车直接赶到了杜长贵之前说的那个小院,到地方后,一个老者过来接待了他们。
几个笼子陆续的被搬了下来,挪到了后院。
这院子不算小,此时里头养着的有十几只脏不拉叽的鸡鸭,毛发凌乱,体型也十分的瘦小,跟他们带来的根本就没法比。
那老者带着的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两人合力抬起一杆大秤,将地上的鸡鸭分成七八次秤了。
最后又把笼子单独秤了一下,汇总算了一下重量和价钱,老者拿出纸笔在上头写下了。
然后又吩咐年轻人去屋里拿了银子出来。
一百多只鸡鸭,买了十三吊多的铜板。
换成银子却只有十二两多一些,不过那老者显然被他们掌柜的叮嘱过,并没有按照银铺的规矩来,而是直接给了十三两的雪花银和五百文的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