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参谋笑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事情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就安排杜玉凤同志去太平寨”。
那个矮个子指挥员突然说道:“上次杜玉凤同志从她娘家弄了这么多粮食回来,你说我们要不要送点啥子礼物表示一下?”
一个圆脸的指挥员挠了挠头。
“就怕我们的礼物入不得人家的法眼喽”。
矮个子指挥员很大气的挥了挥手。
“人家瞧不瞧的上是他的问题,我们送不送是我们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一份心意”。
那个戴眼镜的指挥员皱了皱眉头。
“问题是我们现在穷的叮当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礼物送给他”。
王参谋想了想,说道:“我倒是听说这杜子腾很喜欢总指挥的书法,要不总指挥辛苦一下,写一份书法给他”。
总指挥一挥手,一口浓重的川音脱口而出。
“没得问题!”
第二天,受八路军总部委托,后勤部科长杜玉凤踏上了去太平寨的征程。
而此时的杜子腾,正在太平寨的山脚下和杜玉兰话别。
杜玉兰离开的时候,也和杜玉凤一样,狠狠的“敲”了杜子腾一笔。
和杜玉凤要粮食不同,杜玉兰要的是药品。
毫无疑问,在这个战乱交织的年代,医疗用品和粮食一样,也是这个社会人人争抢的紧缺物资。
在太平寨,有一个小型的医院,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里面的医疗物资却是很充足。
不管是战场急需的创伤药,消炎药,还是感冒发烧需要的各种内服药,这里都能找到。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看病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很多人生了病,因为没钱看病买药,只能强忍着,拖到最后,就成了不治之症,最后遗憾离世。
而在太平寨,你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只要不是很严重,很复杂的病,在这里,都能找到相应的药物治疗。
毫无疑问,这一切的功劳都来自杜子腾,是他从现代转运过来的药品,帮助太平寨的人们提早实现了“公费医疗”。
如果仅仅是一些普通的医疗物资,身为军统洛阳站副站长的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