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也不用。
他要的是能埋头干活、忠心不二的班底。
属官禀报道:“殿下,苏侍郎捎话来,市面上有人偷偷仿咱们的霜糖和香胰子。东西糙得很,但价钱低,抢了些图便宜的客人。”
“仿制?”李乾笑了笑,一点不奇怪。
“让他们仿去。核心的东西在我们手里,他们只能学个皮毛。正好,也让苏家的人有点压力,别真以为能躺着挣钱了。”
“告诉岳父,别搭理那些小鱼小虾,心思放在新东西的研发和品控上。对了,我之前跟他提的那个改进织布机的想法,让他找几个靠谱的织工和木匠,偷偷琢磨起来。”
“是。”
这几个月,靠着苏家的生意网、常胜在军中和京兆府的关系,再加上些新挖的秘密渠道,一批批有才却没出路、或者身怀绝技的人,都被悄无声息地弄了进来。
有学问的读书人,李乾让魏征或者东宫其他人考校。
合格的,要么去苏家产业管事、算账,要么留在东宫整理文书、研究政务,甚至直接跟着魏征学东西。
李乾偶尔会亲自叫几个拔尖的来问话,考考他们的见识,顺便不经意地抛出些超越这个时代的想法,看他们的反应。
有一次,他给一个精通算学的年轻人讲复式记账法。
那年轻人听得眼睛都直了,嘴里不停念叨神乎其技,看李乾的表情,简直像在看神仙下凡。
李乾很受用,他就是要这种效果——绝对的权威,智识上的碾压。
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农人,则被安置在城南庄园的秘密工坊,或是苏家的田庄里。
李乾亲自画图纸,指导那些匠人改进手艺、捣鼓新玩意儿。
农具怎么省力,田地怎么增产,铁怎么炼得更纯,房子怎么盖得更快更好,甚至还弄了些瓶瓶罐罐,搞起了基础的化学实验。
这些匠人,多半是老实本分的手艺人,哪见过太子殿下这般礼遇?
都激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只觉得遇到了天大的恩情,恨不得把祖传的绝活都掏出来,没日没夜地干。
至于那些商人、胡人,有的混进了苏家的商队,有的被安插在西市的铺子里。
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