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咱们备好的口袋里。”
他拿起案上的一支炭笔,在纸上随意勾勒着什么。
“你去吩咐下去,让盯着城南那些个东宫卫士,这几日啊,手脚都‘勤快’些,多露几次面,务必要让魏王府的探子,‘不期而遇’地瞧个真切。”
“动静不妨再折腾大些,越是看着声势浩大,越能让他心里发毛。”
“得让李泰实实在在感觉到,咱们的刀,就快架到他脖子上了。”
“属下领命!”常胜的声音透着兴奋。
他躬身告退。
常胜依着李乾的吩咐,将那份加工过的“忧虑”恰到好处地传递给了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揣着这份“天降之喜”,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他几乎能预见到魏王殿下收到消息时的“惊喜”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赞赏。
太子终究是太子,年轻气盛,稍有风吹草动便自乱阵脚,竟将如此机密之事透露给常胜,而常胜又“不经意”地让自己知晓。这岂非天助我也?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借口巡查防务,避开众人耳目,匆匆回到自己值房。
一番乔装改扮,纥干承基熟门熟路地来到长安城西一处偏僻的茶馆,将一封用特制墨水写就的密信,塞进了茶馆后院一棵老槐树的树洞里。
信中,他不仅汇报了常胜透露的“东宫正在调查城南武馆,怀疑与九龙坡遇袭有关”的消息,更是添油加醋,将太子的“震怒”与“寝食难安”描绘得淋漓尽致,暗示太子已将矛头直指魏王。
东宫书房内,李乾听完常胜的回报,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太了解李泰了,这位四弟看似聪慧,实则多疑且刚愎。收到纥干承基这份“雪中送炭”的情报,定会如坐针毡,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又会如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