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蒋介石传 > 18 战争结束(12/19)
家庭背景,1944  年7月他作为使馆人员来到中国,当时在中国的其他职业外交官都有着基本相同的观点,他们写给国务院的报告是由他们负责中国问题的上司范宣德批转的。

    这些人在20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时代”曾名扬一时,他们都受到了长时间的调查。他们的案子引起了轰动。各自的外交生涯也就此断送掉了。

    在许多年之后,重读他们当年从重庆寄回的描述当时情况的信件,稍有头脑的人便能看出,这些信并不能证明他们就是共产国际的特务。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发自中国的报道对美国政府产生了强大而且最终是决定性的影响,使美国脱离了其官方政策要支持的蒋介石政府,而转向了毛泽东的共产党。

    如果说他们不是“共产党的人员”,那么其他在那关键的几年中深得总统和国务卿信任的美国顾问们则不一定也是如此。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约瑟芬·特拉斯洛·亚当斯女士,尽管她当时和美国共产党的主席厄尔·白劳德工作关系密切,但却能时常接近罗斯福总统。

    实际上,美国在重庆的大使馆所提出的主要观点既是现实的,也是有先见之明的。他们的信件十分正确地指出了苏联在远东的扩张野心。他们认为: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跟随苏联的,但是现在民族主义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态度;中国可能会爆发内战,在这场战争中,共产党取胜是不可避免的。

    1945年3月,谢伟思访问延安。他的报告为美国改变政策,转向支持共产党,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有力的论据。

    1944年11月1日,高斯大使辞职,其继任者(3)是8月以来一直在中国担任总统私人代表的赫尔利将军,他于1945年1月8日就任大使。

    在史迪威离去之后,他的指挥权被一分为二:丹尼尔·苏尔坦将军接管缅印战区,阿尔伯特·魏德迈将军指挥中国战区。赫尔利和魏德迈与他们的前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赫尔利是个待人诚恳,性格外露的人,他没有职业外交家克劳伦斯·高斯所具有的那种外交方面的敏感。而魏德迈虽然有不容置疑的才智和卓越超群的气质,但在外交上和史迪威一样缺乏策略。两位新上任的人都是坚决反共的,为了他们眼里的美国利益,两人都坚决支持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