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些承诺。它宣布:“国家的意志高于一切。”
蒋介石和毛泽东长期以来都在为他们和他们的国家所面临的局势冥思苦想。
两个人都有各自的计划和战略,但是毛泽东看得比蒋介石远。
蒋介石的战略是一个为中国、为他的政府、为他本人求生存的战略,而毛泽东则想到要在对日战争中求发展,以便战争结束时能成为胜利者。他的战略是一个取得最后的政治胜利的战略。在这一点上,蒋、毛二人有所不同。
蒋介石对1812年沙皇俄国胜利地粉碎拿破仑入侵一事印象颇深,他制定了一个被称为“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当敌人进攻时,中央军就向后撤退,实行焦土政策,把既没有食物也无栖身之处的地方丢给侵略者,不求迅速决战。这样日本将深深地陷入中国广阔的内地,到一定时期日军的战线就会过度延伸,它的交通线将达到并超过其后勤补给的最大限度。
蒋认为,当全面侵华的日军被无休止的战争弄得筋疲力尽、精神崩溃的时候,决战的时刻就到了。
从侵略者和反侵略者的力量对比来看,蒋介石的战略是有意义的——但在军事上、心理上和政治上,他的战略却注定了他在抗战结束以后的失败。
就在他进行大踏步的军事撤退时,共产党在广大的沦陷区开展了活动,通过骚扰日军表现出了他们爱国的英雄主义。通过对他们所控制的甚至是远离抗日前线地区的卓有见识的改革,共产党将人民集合到自己的旗帜下,在人民中“如鱼得水”(毛泽东的话)。
值得怀疑的是,蒋介石是否想到过这些。他总是想在对付日本人之前消灭共产党,到后来他也可以宣布自己一贯正确。但是,毛泽东所清楚地预见到的社会和战略时机却出于他的政治构想之外。
他认为,如果抗战胜利,他将在光荣和胜利的气氛中获得政治上的胜利,而且他的力量将大大超过共产党。但他几乎不能预见到日本是在斯大林的军队控制东北的情况下投降的。他也没有预见到由于中国当时的情况,美国人可能出现的不利于他的倾向。他更加预见不到毛泽东将会创建一支不可战胜的农民军队,这支军队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渴望国民党早日垮台。
但是,这些都是以后的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