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指掌。他一方面放荡不羁,另一方面又遵循孔道,坚持克己自律。
他的确是一个意坚志强的孔道徒子。由于与基督徒结婚,他又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在他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中,此种怪诞的姻缘屡见不鲜。此外,其他许多事情同样是人们了解蒋的生平与性格的关键。他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是“革命之父”孙中山的信徒。他也因此自诩为一个革命家。
蒋介石以为,革命就是民族主义,对内推翻封建皇帝,对外结束民族屈辱。但是,在其他方面,在关于国家组织学说、社会行为方式以及中国传统社会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等方面,蒋介石却是一个顽固的保守主义者。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反动分子。
尽管蒋介石参加过推翻清朝的革命,但他无法理解革命的勇往直前与锐不可当之势。
他徒劳地阻止革命潮流的进一步发展,企图在军阀混战中夺取政权而黄袍加身。
蒋介石最后失败了,他被迫下野,并失去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而被迫逃至台湾,建立起他的避难所。
早期的葡萄牙探险家曾称台湾为“美丽的岛屿”。蒋介石晚年统治着一个微型的“大国”。他身后留下了一个富饶繁荣的工业化台湾。
每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都要主持双十节纪念民族主义革命。接之而来的是蒋家及其追随者于10月31日为蒋介石祝寿。
每年元旦,他总要向全民发布文告,宣扬“反攻大陆”。在他漫长生涯的最后两年里,他两腿瘫痪,从而不再会客。他的文告只好停而不发或由人代发。
1975年4月5日,星期六,87岁的蒋介石逝于心脏病,而大陆则依旧没有“光复”。
不仅如此,他拒不承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进入了联合国,而他自己的“中华民国”则被赶了出去,屈辱与失败纷至沓来。
与一些军人政治家如戴高乐、佛朗哥及其他独裁者一样,蒋介石与他的国家紧密相连。
他的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他确实为实现他的野心奋斗了终生。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蒋的名字并未被列入继承者的名单。然而,他已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他是黄埔军校校长,黄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