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的银杏树矗立在院子正中。
因为这棵树的存在,七月份的院子多了一份凉意,现在还没到秋天,银杏树叶还是绿色,等变成金黄更漂亮。
“小那,来人了!”李成儒喊了一嗓子。
很快一个穿着背心,不修边幅的瘦高青年走了出来,手里还夹着半截卷烟。
“来啦,看看吧。”
虽然他有种急切地想要卖掉房子的心思,但却故意强装淡定,另外还有一丝卖掉祖产的不甘。
这个年代的四合院肯定不如将来富豪们修缮改造之后的漂亮,但因为之前是机关单位在使用,保护的还算不错,比起多户聚居的大四合院强了不少,也没有乱搭乱建的现象。
还有就是因为只有一进,所以也没有抄手游廊、垂花门等设计,缺少一些四合院的典型特征。
另外就是院子挺大,但没有独立的茅房。
小那介绍道:“出门右拐就是公厕,近。”
这就是魏明不喜欢现在这些四合院的原因,方便起来太不方便。
不是不能改造,只不过手续繁复,而且还要看政策变化,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改造。
这个院子的好处就是方正,而且房间够多,还保留着一些以前的风貌。
按照小那的说法:“就这银杏树都一百多年了。”
这棵树在魏明这里算是加分项,因为院子够大,不会太影响光线,又有乘凉的地方,为小院增加了不少生机。
但他嘴上还要嫌弃占地方却不能刨了,这种有历史的树都是登记在册的,不能刨。
刘恒的《贫民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张大民私自搭建的小屋里为什么床上有一棵树,就是因为燕京城里的树不能私人想刨就刨的。
大概看了半个小时,也查看了相关证件证明,李光富帮忙看的,他有经验,看过之后就知道这处宅子还有没有其他主人和住户。
院子魏明还算喜欢,就算自己不常住,以后父母家人来了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而且以后肯定还要改造的更宜居,可以楼房四合院交替着住。
他觉得这种院子更适合写作,写累了可以坐在树下的摇椅上放松精神,或者仰头望天,夏日听雨,冬季赏雪,这都是楼房所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