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芬心里一喜,赶忙推着推车回家。
到家后,冯玉芬进屋拿证明,宋海建热情地招待民兵同志们,又是端凳子又是倒水的。
几个民兵看看这新修的房子,有人直接出言质问:“你们不是投机倒把的话,孤儿寡母的怎么修得起新房子?”
宋海建不慌不忙地道:“民兵同志,你们又不了解我家的情况,怎么张嘴就来呢?我家可是三代贫农,家里都是些规规矩矩的本分人,你这态度对我们农民子弟,我想伟人知道了也会痛心的吧!”
这帮民兵和外面那些红小兵一样,都是欺软怕硬的,只要自己底子不虚,千万别低声下气的,那样反倒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你有理也要胡搅蛮缠地让你脱一层皮。
但也不能太过分,真把人得罪了,平白无故给自己树敌。
因此说完这番话后,宋海建忽地情绪低落:“我爸走后,我妈一个人带着我们吃了很多苦,这房子是我们拼命争取,才从我爷奶那里弄来的,这些村里人都可以为我们家作证。”
“同志啊,你们也真是的,到底谁找你们举报的,都跟你们说了什么啊?”
蒲勇华也开腔了,一脸的不满。
“明知道人家是孤儿寡母,还随意给人扣帽子,这不是作孽嘛!”
看到两人的反应,民兵队长急忙打圆场。
“不好意思啊老乡,我这个队员是新来的,他年轻气盛,但人不坏,只是看不惯有人做违法的事。小弟弟,我代他向你们道歉。”
宋海建见好就收,又重新摆出了笑脸:“没事的,你们也是为了人民群众好嘛!我虽然才十一岁,可道理我是懂的,你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彼此都给了台阶下,现场的气氛顿时从严肃凝重,变为了轻松和谐。
等冯玉芬拿着那张盖了大队章的薄纸,还有几张收据出来,民兵队长接过来仔细查看。
只见上面写着,冯玉芬代表海洋大队为雨伞厂食堂供货,和大队部是二八分账,大队二,冯玉芬八。
那些收据,则是证明大队哪天收到了冯玉芬多少分账的钱。
——这些东西,自然是宋海建后面补办的。
毕竟,虽然上面不禁止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