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肯定是胡有为授意的。
还有,之前黄永发试探我,也是胡有为在背后指使。”
“这个胡有为是分发协会的理事长,比我还年长十多岁,早年从报摊起步,在分发协会地位很高。”
霍曜打趣道:“你受得了吗?”
“小事而已。”
杨度淡然一笑,带着几分自负与傲气说,“分发协会为何希望我们加印?还不是为了赚钱。
我们的杂志卖得好,他们自然赚得多。
分发协会能对我们构成威胁吗?不过是停止供应罢了。”
“嘿!”
“但我们的《风月》完全不担心销售问题,他分发协会想停止供应?随便,大不了让我们的人直接将货送至报摊老板手中,把分发协会的利润全给他们。
胡有为就算再有威望又能怎样?威望换不来饭吃,大家都冲着利益来的。”
“我的信心来源就是《风月》,《风月》卖得越好,我的底气就越足。”
霍曜微微一笑。
这种傲气与自信,正是霍曜欣赏的大人物风格,如今的杨度便是如此。
霍曜对报刊行业并不了解,也缺乏杨度这样的人脉资源,因此放手让他管理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他一贯的原则:他只需提出目标,无需过问过程,只关注结果,不参与具体事务,只把控发展方向。
杨度问道:“曜少,第一期不加印是可以的,那接下来三期呢?”
霍曜答道:“第一期十万册,第二期加印两万,共十二万册;第三期加印三万,共十五万册;第四期维持不变。”
杨度微微蹙眉,疑惑道:“曜少,这是为何?虽然我不知道单册销量的上限是多少,但从第一期的火爆程度来看,我可以肯定,印刷十五万册一周内一定能售罄。”
“我认为,第一期我们可以不加印,但第二期最好加印五万册,难道还要吊大家胃口?”
此人报刊界确是一号人物,只是专攻内容与人脉。
若论营销,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杨度尚且不明,旁人更无从谈起。
他们以为首刊限量是为了吊胃口,却不知饥饿营销和用户习惯养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