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化波日桥上,一对恋人在张望等待,男的是独立师政委,也曾是省委宣传部长,女的是博巴政府一位藏族美女。两人在共同的战斗工作中产生感情,走到了一起。他们在这里迎接红二、六军团进入瞻化藏区,进入波巴政府。这座元末明初时,由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承担设计的波日桥。是康巴地区年代久远,跨度最大的伸臂木质结构桥,素有康巴第一桥美誉,也是横跨雅砻江上唯一的藏式桥,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桥墩用圆木与卵石片石相掺,外壁用圆木垒叠成墙,树藤缠结而成,不用铁钉,造型粗犷质朴。历经数年破旧失修,红军进入瞻化后,经常过路上桥担心行人不便,特别派人整修一新,加以维护,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红军桥”。成为这片土地上一处靓丽的风景,凡是红军或苏维埃干部圆满地完成任务归来,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执行任务。都会经过这座大桥,并在桥上停留话别,不论阳光还是月光,都会将他们的身影烙印在桥下水里面,久久不散。
独立师政委领受了任务,要在这里迎接和欢送二六军团的战友们。而红总部也计划着,当两支主力红军会师之后,再度北上时也将从波日桥通过。
师政委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他早早地来到了桥上,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他检查着桥板是否结实,用手轻轻摇晃,感受着它的稳固程度;他审视着扶栏,查看是否有破损的地方,以确保战友们的安全;他还观察着桥下的流水,判断是否会突然涨水,给行军带来危险;最后,他计算着桥面横排一次能够通过多少人,以便合理安排队伍的行进。
在确认了这些情况之后,师政委的目光转向了跟他一同前来的新婚妻子。这位漂亮的藏族女人,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若不是她身上那独特的藏族服饰,恐怕初次见到她的人都会误以为她是汉族女子。
他们的结合,可以说是响应了号召,为实现民族平等、互相通婚做出了榜样。早在几个月前,绥靖地区成立川康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时,那里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男人们欢天喜地,女人们笑语盈盈,人们娶妻结婚,好不热闹。当时,省委就有六名干部与藏族姑娘喜结连理。经组织审批,成为他这位省委宣传部长、独立二师政委的妻子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