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篇章。
相邻的院子里,省委和红军政治部的招牌也依次挂起。阳光洒在这些崭新的招牌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跟在雄国兵身旁的妇女部副部长姜亭富,正忙得不可开交。她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同志,一头利落的短发,眼神中透着干练。“姐妹们,加把劲!把这些物资尽快送到红军队伍上去!”
妇女们积极响应号召,她们那忙碌的身姿在街头往来奔走。有一位名叫阿珍的年轻姑娘,背上背着一筐草鞋,面容上满是庄重与自豪。“红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咱们能出份力,心里踏实!”她神色坚定,一边说着,一边迈着有力的步伐向招兵站加快前行。
另一位大娘怀抱一床棉被,走向招兵站。目光中透露出深切的慈爱:“孩子们在外面打仗受苦受累,这被子能让他们多些温暖也好。”
进出芦山城的四个城门口,红军战士们一边修复炮火毁坏的门窗,一边竖起招兵站的招牌和横幅,向过往行人宣传红军的主张。宣传队的队员们更是不辞辛劳,他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以歌舞演唱这种直观的形式,向广大百姓深入宣传红军的宗旨和理念。
城西大门口热闹的锣鼓声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人群中,一位名叫小虎的少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要参军,我也要像红军叔叔一样,保卫家乡!” 他的父亲在一旁,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孩子,去吧,为了咱们的好日子!”
与此同时,一列列红军战士于广场之上、街道之畔,认真且有序地进行着操练。他们身姿笔挺,如同一棵棵傲然挺立的苍松,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喊出的口号声似雷霆般震耳欲聋,尽显钢铁之师的威严与气势。
周边的百姓们悄然围拢在一旁,安静地注视着这一幕,目光中满是敬佩与赞叹。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神情凝重,感慨万千地说道:“这些红军战士,真是我们穷苦人的希望呐!”
当夜幕降临,如银的月光轻柔地洒落在芦山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商店之中,老板们带着真诚的热情,殷勤地招呼着红军战士与百姓,店内的生意格外兴隆,呈现出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
在茶馆里,几位老人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神情严肃地讲述着红军那些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