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工作顺利进行。
雄国兵迅速加入到工作中,帮忙搬运木材,传递工具,与大家齐心协力,为了一个目标奋力拼搏。很快,一只只五板子船如蛟龙出海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型。这些船前后挂桨,配置桨片,犹如战士们手中的利剑,为渡江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与此同时,红军巧妙地利用王渡河滩与嘉陵江红军渡江主渡口相似的地形地貌,在东河上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渡江演练。只见一艘艘船只在江面上风驰电掣,战士们如鱼得水般熟练地划动着桨,喊着气吞山河的口号,场面蔚为壮观。有人盛赞这是红军的第一支水军的摇篮,在这里,红军战士们不仅练就了渡江的绝技,更汇聚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随着造船工作的圆满完成和渡江演练的顺利进行,雄国兵的心中犹如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烈火,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他深知这 75 只五板子船,宛如水上蛟龙,将成为红军强渡嘉陵江的主要运具。人们翘首以盼那一天的降临,期待着红军如蛟龙出海,突破敌人的铜墙铁壁,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与此同时的赤江之畔,清晨的阳光恰似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水面,泛起丝丝缕缕的波光。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却难以驱散即将离别的人们心头的离愁别绪。运输队的队员们早已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战马不时地刨着蹄子,发出阵阵嘶鸣,仿佛在为这肃穆的氛围奏响一曲悲歌。党明金静静地伫立在江边,身旁是他那失聪的儿子。孩子的眼眸中闪烁着迷茫与困惑,他尚未领悟即将到来的离别所蕴含的深意。
党明金的脸上写满了不舍,他的目光如同铁钳一般紧紧地盯着不远处走来的弟弟党明光。这位后勤郑部长的左膀右臂,正牵着一匹马徐徐走来。马背上驮着的两个大箱子,宛如两座沉甸甸的金山,箱子里装着的是对红军至关重要的军费——黄金珠宝。这些财富仿佛是红军的希望之灯,每一颗珠宝都闪耀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期望,每一块黄金都凝聚着无尽的力量。
明光步履沉重地走到党明金面前,兄弟俩的目光交汇,恰似两道闪电在夜空中激烈碰撞,千言万语都在这一眼之中如潮水般汹涌传递。许久,明光终于艰难地打破了沉默,他从怀中掏出一枚银元和一枚奖章,小心翼翼地交给党明金,声音哽咽得仿佛风中那即将熄灭的残烛,颤颤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