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晨曦如轻纱般微微露出,天边泛起的那一抹鱼肚白,宛如羞涩的少女,渐渐地,太阳如一位迟暮的老人,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柔和的光线如金色的纱衣,轻轻地洒在广袤无垠的草地上,给这片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大地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肖英和大姐迎着朝阳,如两颗坚定的星辰,在晨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草地的风如同顽皮的孩子,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她们略显凌乱的发丝,脚下的土地泥泞得仿佛是一个沼泽,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就在这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仿佛是大地在沉重地叹息,肖英和大姐下意识地转过头,只见几个担架队员正抬着担架,如负重的蜗牛般从她们身边缓缓经过。走在最前面的那位,身姿挺拔如松,尽管面容略显憔悴,却难掩其眼中的坚毅之色,仿佛那是经历过无数风雨洗礼后留下的痕迹。他,便是曾经在川陕省委担任过书记一职的袁书记。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有着丰富革命经验和卓越领导能力的干部,如今却成为了征途中的一名“特殊”担架队员。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那场红军内部的严峻斗争说起。
征途之上,局势犹如风云变幻,令人难以捉摸。而张总政委却坚持南下,这一决定无疑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张总政委的坚持南下,不仅公然违背了北上的决策,更暴露出他的野心和专横。这让许多红军干部深感痛心和忧虑,他们深知这一决定将会给红军带来怎样的后果。
在张总政委召集的一次会议上,他以强硬的姿态逼迫红军的各级干部们支持他的南下决定。面对张总政委的威压,许多干部们敢怒不敢言,心中虽有万般不愿,但却无法直接表达出来。
会议室里的气氛异常凝重,仿佛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个决定对于红军战略的南北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旦选择支持,就意味着要背离之前已经做出的决议,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面对张总政委的强硬要求,众多干部们选择了沉默。他们紧闭双唇,一言不发,但他们的沉默并非是毫无意义的,而是一种无声的抗议,表达着他们内心的态度。
张总政委的目光如鹰隼一般,在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停留在了袁书记身上。他毫不客气地点名让袁书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