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余晖无力地洒在赤红坝乡的每一寸土地上,像是给这个被贫困与苦难笼罩的地方又添了一层灰暗的色调。赤江边上一处破败的茅草房,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尤为孤寂和凄凉。四周的田野里,农作物稀稀拉拉,毫无生机,仿佛也在为这片土地的不幸而哀伤。风,带着丝丝凉意,吹过田野,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这个悲惨的世界低吟悲歌。这茅草房破旧不堪,房顶的茅草参差不齐,像是被风雨无情地抽打过一般,稀稀拉拉地挂着,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卷走。房间的门窗也歪歪斜斜,门框和窗框都已腐朽,仿佛一阵稍大的风就能将它们吹倒。
屋内,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家徒四壁,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和几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粗陋家具。木板床的边缘已经磨损,露出粗糙的木头碴子,床上铺着一条破旧的棉被,补丁摞着补丁,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墙上挂着几件破旧的衣物,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诉说着这个家庭的悲惨遭遇。破烂的木板上,躺着一个男人,他便是肖长林。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嘴唇干裂发乌,早已没了生气。他衣衫褴褛,身上的衣服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皮肤。粗糙的手上还残留着劳作时的茧子,那是他无数日夜为全县首富、大地主兼川军旅长师爷黄建业卖命的见证。
他的一生,都在贫困与压迫中度过,从未享受过一天的安宁和幸福。肖长林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他的眼睛微微凹陷,仿佛在生前就已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母亲赵妈和女儿肖英守在木板床旁,两人的哭声凄惨无比,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苦痛都宣泄出来。肖英双眼红肿,泪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她还不满 15 岁,稚嫩的脸庞已写满了悲痛和无助。她紧紧抱着父亲的脖子,像是要抓住这最后的一丝温暖,她的身体不停地颤抖,抽泣声让人揪心。她的头发凌乱地散在脸上,泪水和着灰尘,让她看起来更加可怜。
赵妈则面容憔悴,头发凌乱地散着,几缕白发格外刺眼。她的嘴唇颤抖着,时不时地发出悲痛的呜咽,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她的双手紧紧握着肖长林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留住他的生命。就在这时,雄国兵,这位苏维埃政府主席,匆匆赶来。他身姿挺拔,步伐匆匆却又稳健,眼神中透着坚定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