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灵、赵公明···”
“兄长不同意两人结成道侣,难道就是因为此事?”
红云百思不得其解。
天机隐去,天道圣人也退出不出因果。
时光匆匆,十年之后。
大禹长成少年模样,神色英武,常思虑水患之事。
玄灵知晓大禹天定治水之功,遂带领大禹游走四海八荒,观察水脉山川走势,积累治水经验。
赵公明望着玄灵,心中不舍,“玄灵师妹,汝辅佐大禹功德圆满之后,吾便上圣云宫向红云师伯提亲。”
玄灵红着脸点头。
“吾在圣云宫等着师兄。”
赵公明满心欢喜地返回金鳌岛。
玄灵与大禹游走人族,所到之地,水患噬人,人族生存艰难。
大禹在其父鲧治水的基础上,改革治水之策。
遇山开山,引水入海,疏通河渠,疏通水患。
淤泥堵塞,疏通淤泥,开通沟渠。
所到之处,又记录山川地形,河道走势。
几年之后。
大禹治水之名在人族中传开。
舜闻之,传召大禹。
一问之下,才知是鲧之子,身负治水之功,又是人教弟子。
“大禹,可为吾人族共主,领吾人族治理水患,救吾人族。”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是否可治理人族水患。
在舜的扶植下。
大禹领人族武者,开山通渠,遇水架桥,顺通河道淤泥,大大减少了人族水患,是人族得以喘息。
舜对大禹治水只能十分满意。
“大禹,可为人族共主。”
舜自知功德圆满,禅让人族共主之位。
传召人族。
泰山封禅。
老子作为舜之老师,早早第一个道场,心中满怀期盼。
“吾终于要证道了···”
老子有种感觉,此番是证道机缘。
红云祭出崆峒印,敕令。
敕封舜,证道人皇果位。
天道响应,紫气东来,瑞气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