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书将文件推向郑仪,语气平淡:
“看看这个。”
郑仪接过,发现这是一份尚未公开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抬头盖着省委办公厅的章。
“下个月要发,涉及企业监管和劳动保障的平衡。”
程安书的目光透过镜片,锐利而深沉。
“王振国的版本太激进,直接要求‘企业欠薪入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郑仪迅速翻看文件,立刻明白了。
这是试探。
如果他一味站在王振国的立场支持“欠薪入刑”,那就说明他只是个不懂变通的理想主义者;但如果他全盘否定,又显得缺乏原则。
程安书要看的,是他能否在“雷厉风行”与“权衡利弊”之间找到平衡。
翻到最后一页,郑仪沉思片刻,开口道:
“这个‘欠薪入刑’的条款确实有必要,但可以设置门槛,比如‘恶意欠薪且金额较大’才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配套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
程安书眉毛微挑:
“哦?说说理由。”
“法治要兼顾正义与效率。”
郑仪放下文件,声音沉稳。
“对恶意欠薪者必须严惩,但也不能让企业因一时资金周转问题就背上刑事责任。而工资专用账户既能保障工人权益,又给了企业缓冲空间。”
程安书没说话,但眼神已经说明一切,这个回答令他满意。
郑仪话锋一转:
“不过,这个文件里还少了一个关键环节。”
“什么?”
“劳动监察的追责条款。”
郑仪直视程安书。
“如果工人投诉欠薪后,相关部门不作为,是否也要承担责任?这才是根治推诿扯皮的关键。”
一旁的程悦眼睛一亮,脸上也浮现出笑意。
程安书的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忽然问道:
“如果你是起草者,会怎么写这条?”
这才是真正的考题。
郑仪早有准备:
“建议增加‘劳动监察首接责任制’,第一个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