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哦?说来听听。”
徐教授手指轻点讲台,似乎在示意他放手发挥。
郑仪微微一笑,没急着谈法律法规,而是先抛出一个问题:
“假设某个城市的城管部门发现一个违规摆摊的小贩,是个单亲妈妈,孩子重病,她靠卖早点筹药费,城管队长‘出于同情’,默许她继续经营。各位觉得,这个行为合理吗?”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很快有学生举手:
“合情但不合理,法律不能因为同情而打折扣。”
郑仪点点头,却又反问道:
“但如果法律彻底无视现实困境,它还算‘正义’吗?”
这句话让现场瞬间陷入思考。
王振国目光终于透露出一丝兴趣,有些好奇郑仪接下来的回答。
郑仪继续道:
“我在研究时发现,西方行政法里有‘比例原则’,强调执法时必须衡量手段与目的的平衡。”
“而我们最新的《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里,其实也写进了类似条款,‘可以酌情减轻或不予处罚,但不得以此为由擅自突破法定权限’。”
徐教授眼睛一亮:
“你的意思是?”
“我的结论是……”
郑仪目光沉稳,环视众人。
“法律的刚性和执法的温度,从来都不是对立的。真正成熟的法治理念,应该是‘底线不可破,但执行可以活’。”
教室里响起一片低声讨论。
后排传来一声轻咳。
王振国放下钢笔,抬头直视郑仪:
“同学,你提到的修订草案条款,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
他手指轻敲桌面。
“如果未来真写进法律,你觉得基层执法人员能把握好这个度吗?”
整个教室瞬间安静。所有人都转头看向这个突然发言的陌生中年男人。
郑仪心跳陡然加速,但他强迫自己稳住呼吸。这一刻他等了太久。
他直视王振国的眼睛,语气平静又不卑不亢:
“这位老师问到了关键。基层执法的困境,从来都不是不懂法,而是如何在冰冷的条文和滚烫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