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仍配置了至少1个炮兵中队(或分队)及辎重队,保障了部队的机动性与单独作战能力,使其能够压制数倍于己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华北方面军还将更多数量的通讯装备用于作战,使得各扫荡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升。改善了通讯手段后使得每一支扫荡部队都能与作战指挥部和相邻部队进行联络,在提升指挥效率的同时也有效弥补了在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内作战带来的情报劣势。
这三点变化使得华北方面军能够在作战中以更少的总兵力维持更多的作战单位。
在严酷的治安强化运动之下,国军坚持不住,主要力量退出了华北平原,龟缩在晋南、晋西。日军又利用国共两党的分歧,或明或暗的鼓励国军挤压我军生存空间,以至于各种摩擦事件层出不穷。
在华北发动治安强作战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在战略失败后垂死挣扎的体现,虽然表面上看日军很有相当的战斗力,但战略上的失败不是战术上的胜利能够弥补的。日军已无通过军事侵略彻底占领全中国的能力,又不愿从中国战场全面撤军,放弃侵略所得,只能通过展开“治安战”的方式苟延残喘。
日本政府在德、英、法战争爆发之后,搭上了德国的战车。 日本希望借助与德意缔结轴心同盟对抗苏联威慑美国,同时乘德国在欧洲席卷之势攫取英荷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日本又试图让美国默许日本在亚洲的扩张,保持对日本至关重要的资源贸易,日本始终维持对美交涉的渠道。 但事与愿违,逐渐恶化的日美关系迫使日本必须大幅削减在中国战场上的军事投入,以集中资源用于推行“南进”政策,以获得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等资源。
日本推行\"南进\"战略,就势必要抽调在中国的派遣军及投入,华北派遣军想趁南进抽调兵力之前彻底消灭华北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但国军在晋南中条山区域的20万兵力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于是华北日军制定了中原会战计划,先解决中条山国军。完成后腾出兵力,对八路军、新四军展开新一轮大规模治安作战。
李振华一直在关注日军华北方面军各部队动向,从战情通报中,李振华得知3月份开始日军在中条山周边发动了小规模的攻击,这是在试探侦察中条山国军的防御部署,为日军执行中原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