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陈、罗二人的要求,李振华带他们去了火药厂、子弹炮弹厂、地雷、手雷厂,还有步枪厂,迫击炮、飞雷炮厂、机械厂。陈、罗两位发现工厂很多已实现了半自动化。看着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子弹、炮弹。两位深切的感到兵工厂的潜力。李振华告诉他们这里的很多自动化设备都是军工部的人设计加工出来的。
李振华带两人去见熊大正,熊大正正在做试验,他们在外面等了将近1个小时,熊大正才出来。两人相见热情拥抱,熊大正问李振华是不是又要对他提要求。
李振华对熊大正道:&34;熊大哥要到蒙山来了。&34;熊大正很高兴。
李振华又道:&34;今天我带115师的两位首长来参观,你不会忘了吧!&34;
熊大正才反应过来,他确实忘了。熊大正忙向罗、陈两人打招呼。四人到熊大正的办公室聊了很久,晚上他们一起吃饭,陈、罗两人发现这里的伙食明显比司令的要好。
晚上他们就住在椿树沟,三人聊天时,李振华告诉他们,新四军能有这么规模的军事工业、熊大正功不可没,熊大正是栋梁之才,以后建立新中国才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熊大正为了抗日放弃了德国留学,放弃自己的未婚妻。杨文翰都说过这样的话:谁能比得上熊大正,我可以把他当菩萨供着。谁要为难熊大正,让他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在军工部熊大正一言而决,司令部的关于军工部的命令没有得到他的允许,也不能执行。陈、罗两位在此深切的感受到新四军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对掌握这些知识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倚重。
李振华在兵工厂意外见到了一个熟人,原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参谋长郑兴,郑兴告诉李振华,他已调到兵工部协助熊大正的工作。李振华觉得把郑兴调到军工部真心不错。
郑兴1885 年生于山东博山,早年闯关东,考上吉林警官学校,毕业后于被派往中朝边境的延吉二道沟警察署任外事警官,后升为警察署署长。九一八事变后,他投身东北抗日救国军,曾担任第 5 旅旅长。
东北抗日环境极为恶劣, 1932 年郑兴随部队退往苏联。在苏联的生活使其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1935 年回国后,郑兴返回山东家乡,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