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其实跟外人还是挺能说会道的。
“你这都有啥样的给我们介绍介绍?我们想买个一百亩左右的田庄,铺子的话最好不要太偏僻。”顾言说道。
“行,田庄的话符合你要求的有两个,一个在青水镇,田庄原来是林财主家的,他儿子在都城做生意需要本钱。就想把家里的田庄铺子卖了给他凑凑。
田庄一百零三亩,其中一等田五十三亩,二等田三十五亩,旱地二十五亩。
你们来的也是巧,这生意我昨天才谈下来,你们今天就来了。”李中人说道。
顾言点头:“还有一处呢?”
“另一处在景阳镇,田庄有一百二十年亩,其中四十亩一等田,二十亩二等田,6十亩旱地,田庄还不错,就是离的有些远。
你们是刘老哥带来的,我也不说虚的,你们要是买的话,我建议你们买青水镇这个。
一个是离的近,再一个就是洛水河就在田庄旁边,田庄还有专门连接洛水河的水渠,就是天再旱也不怕减产。
不过也是因为有这个水渠,庄子嫁给不便宜。”李中人诚恳的说道。
“这两个庄子分别都是多少钱?我仔细盘算盘算。”顾言想了一下说道。
其实他是倾向于青水镇那个,离得近方便管理,最主要的是有连接洛水河的水渠。
洛水河贯穿了整个大舜朝,就像李中人说的,就算是天气再旱,有洛水河在,地里的庄稼也不用担心。
不过也还要看看价格,要是太贵了他也不能当冤大头。
“两个庄子都是一千两银子,不过景阳镇那个多了十亩地。”李中人说道。
顾言一听就明白了,价钱一样,但是一共多了十亩地,这十亩地正常情况下也要百八十两银子。
不过顾言还是倾向于青水镇这个,虽然少了十亩地,但是还是那句话,有这个水渠在,收成有保障。
顾言看了李婉晴一眼,拉着她到外边商量:“媳妇儿,我想买青水镇这个,你看呢?”
“我也觉得青水镇这个不错,离家近,你平时去看看也方便。
再一个还有水渠,以后咱们可以开垦几亩水田,这样咱们吃的大米就不用买了。”李婉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