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星移斗转:文明底色
永乐二十二年,秋。
应天府的梧桐叶刚染上金边,紫禁城便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朱瞻膳站在文华殿廊下,望着御花园里被修剪得规规矩矩的梅树,忽然想起西洋诸国那些肆意生长的智慧莲花——它们从不因帝王喜好而改变姿态,正如文明的根系,永远朝着真实的方向蔓延。
"太子爷,皇上召见。"内官的尖声打断思绪。朱瞻膳摸了摸腰间的山河珏,珏面的海岸线纹路已不再流动,凝固成沉稳的青灰色,仿佛预知了即将到来的风暴。
奉天殿内,永乐皇帝斜倚龙榻,案头摆着未合上的《西洋文明录》,柯枝星轮模型的阴影在他脸上晃成碎片。"瞻膳,"皇帝声音沙哑,指节叩击着案上的《梅花卫阴谋图谱》,"昨夜钦天监奏报,荧惑守心,主国丧。"
朱瞻膳注意到皇帝袖口露出的星石串珠——那是木骨都束匠师所赠,曾在观星台与浑天仪共鸣。此刻珠串松了线,星石滚落龙榻,在"建文伪朝"的朱砂标记旁碎成粉末。"父皇,"他拾起一颗完整的星石,石面映出西洋百姓用星轮丈量土地的画面,"文明互鉴如星轨运行,非人力可逆转。"
皇帝忽然剧烈咳嗽,指尖在《文明互鉴诏》上留下血痕:"朕已知天命但你看这满朝文武,有几人真信"万邦民心之印"?梅花卫余孽虽除,可"天朝上国"的执念,比青铜邪器更难熔铸。"他拽住朱瞻膳的手腕,将山河珏按在龙榻暗格上,格中竟藏着十二国使节的密信,信纸边缘染着梅花镖的铁锈。
申时三刻,钦安殿。
苏月璃正在擦拭浑天仪,铜柱上缠着从西洋带回的星石藤蔓,叶片间藏着春桃偷偷种下的智慧莲花种。"方才听见宫人议论,"她用梅花镖挑起一片泛黄的奏疏,疏上写着"罢宝船、禁番货","御史台那些老家伙,竟说西洋器物是"奇技淫巧"。"
朱瞻膳接过奏疏,看见"天命所归"四字被星石粉末改写成"民心所归"的痕迹——那是春桃的恶作剧。"洪熙皇兄仁厚,"他望着浑天仪上的郑和宝船微雕,船帆还沾着佐法尔的沙漏细沙,"但仁厚有时也是枷锁,锁住的不只是宝船,还有文明的活水。"
酉时初刻,秦淮河画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