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30章 坐等杨宪倒霉就是了!(1/6)
    朱元璋出身寒微,因此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历朝历代的皇帝大不相同。

    毕竟,以往的皇帝,即便是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也大多出身高门大户。

    唯独朱元璋,出身之卑微,甚至难以用“草根”形容,或许“尘埃出身”更为贴切。

    他挨过饿、吃过苦、杀过人、上过当、当过和尚……

    一路走来,既有贵人扶持、气运加身,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坚持不懈与努力奋斗。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不仅能够读懂臣子们那弯弯绕绕的奏折,从中分析出他们的真实意图,还能写出一手端正的书法。

    这对一个曾经大字不识的人来说,全靠他后天的努力。

    也正因如此,文臣们眼中朱元璋的君主思维,与他自身的固有想法截然不同。

    眼前的情况,朱元璋听完杨宪的话,只扫了一眼,就发现站出来的都是江南的官员。

    单凭这一点,杨宪弹劾胡惟庸一事,可信度立马就打了对折。

    摆明了就是江南准备对淮西人动手。

    党争这种事,本来就少不了添油加醋的戏码。

    与此同时,科举这件事,朱元璋虽然重视,但在他心中的实际意义,和杨宪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什么选拔人才的大典、什么为国举才的庄严……

    都是!

    老朱只想找些能干的“长工”,来给朱家卖命。

    科举在他眼里,不过是个挑“长工”的考试,没啥特别的。

    要是别的方式能更好地挑“长工”,说不定朱元璋一脚就把科举踢开了。

    以往科举选出来的那些士子,眼高手低、空谈误国,确确实实让朱元璋失望透顶。

    要知道,历史上朱元璋可是停了好几届科举的。

    对别的皇帝来说,科举意味着文华昌盛、名留青史。

    但朴实的朱重八觉得,没好处、选出来的废物,要了有啥用?

    还是别浪费银子了。

    偏偏赶巧不巧,胡惟庸这个怪人冒了出来。

    一番忽悠,把自己那些歪心思的题目,说成了选拔士子的灵丹妙药。

    一条条、一桩桩地掰着手指给朱元璋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