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的话题小沙就像被关键词屏蔽了一样,是不会告诉他的。
而所谓“醍醐灌顶”的条件,郝成也明白了——那就是得是小沙不存在的能力,但是还得有融合相关基础。
就拿人来说,你给了他一套高中的知识库,得是他从前没接触过的,同时还得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初中的他都掌握了,否则也学习不了。
大约是这么个逻辑。
至于必要非充分,那意思很明显,就是你达到了前两个,也不一定能触发“醍醐灌顶”,真坑。
郝成似乎也理解了,开放给用户训练小沙也好几天了,用户们玩儿的是不亦乐乎,但真正能起到有效作用的几乎没有,原因竟是这个!
“那今天的这个报告,对你来说就没有任何作用吗?”郝成还不死心,既然他平时几乎已经把小沙当半个人,当成助理在对待了,于是就直接问它。
【小沙本身就有超级的信息整理、理解能力,而且我曾利用ai可控方向的关键因子进行过一次升级,对规则、流程等相关方面的能力有加持。
【小沙有过创业指导能力方面的专业增强,对ai轻创业也有一定的帮助。结合ai轻创业这份商业方案,小沙可以胜任它的具体执行。】
“是我狭隘了!”郝成一想也是,本身都这么强了,还进行了那么多次的专业能力增强,负责实施一个方案,本就该没有难度:“我也把你当成死板的ai了,都忘了ai训练提升最重要的手段——融合这件事儿。”
还别说,这个时候,小沙没有被“醍醐灌顶”,郝成倒是被“醍醐灌顶”了,他对微意识体的能力融合突然就有了更深层次的一个理解——类人!
类人这个词,在2024年其实已经被做智能驾驶的几个新势力车企给说烂了——什么端到端智能驾驶,更类人之类的。
原本郝成还觉得很厉害,但是跟微意识体一比,他们的类人简直就是小儿科——真要算也是结果更类人,而不是决策方式类人。
更何况,结果类不类人也都还两说着呢,所谓类人只是一种宣传手段罢了。
但是微意识体的融合提升,这个“类人”,真的就是跟人融会贯通学习知识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从源头上就“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