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棠由此得知张子凌的家境。
他由寡母抚养长大,家中还有兄长、姐姐与弟弟,另有一位寄居的表妹。
家中有六亩中等田,张寡妇平日靠接浆洗活计维持生计,闲暇时会上山捡柴挖野菜,以填饱儿女肚子,浆洗赚得的铜板都供张子凌读书。
张子凌也争气,今年已考过县试与府试,成为童生,若再通过院试,便能获取秀才功名。
他平日里还利用闲暇时间接些抄书的活儿,每月能为家里挣四百多个铜板。
去年秋收,家中卖掉一半粮食,为张子凌的大哥娶了媳妇,如今大嫂已有身孕。
苏棠依言给每个打听消息的小乞丐一两银子,并叮嘱他们继续留意张子凌及其表妹。
之后,苏棠蒙着面纱在镇上逛了一圈,前往锦绣坊卖掉手中绣品,便回了田家。
五年前,田家获圣上赏赐五百两银子与百亩庄子。
田志恒和郑秀兰从中拿出一百两银子,在村里重新购置土地,盖起一套颇为气派的三进小院。
他们还买了签有死契的奴婢,父子三人每人配备一个小厮,郑秀兰和苏棠也各有一个丫鬟,另有四个粗使婆子、一个会些拳脚功夫的看门老头以及一个赶车的马夫。
此外,家中添置了一辆马车和一辆驴车,因田地增多,又买了一公一母两头牛。
这些花费共计二百多两银子,五百两银子还剩一百六十两。
加之庄子上的下人安分守己,每年产出的粮食、蔬菜和水果能卖一百多两银子。
这五年间,田家积攒了四百多两银子。郑秀兰和田志恒又在镇上购置两个铺子,共花费一百八十两银子,其中一个不带后院的铺子五十两,一个带后院可住人且有仓库的铺子一百一十两,另给房牙子二十两好处费。
庄子登记在田志恒名下,两个店铺则写着两个哥哥的名字。
不过郑秀兰和田志恒表示,等苏棠出嫁时,会给她一百两银子作压箱底。
郑秀兰平日里会带苏棠去珍宝阁挑选首饰。
苏棠也不客气,在郑秀兰能承受的范围内,专挑带有珍珠、宝石的发簪,好看的金簪步摇也会选上一对。
郑秀兰每年都会花四十多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