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随流水去,诗逐晚风来。\"明谦击节赞叹,忽闻阁楼下传来童谣:\"正月十五闹花灯,云麓山下诗满城\"正是附近学童在唱他们新编的《元夕谣》。
\"听见了吗?\"明谦笑着拍了拍煜明肩膀,\"这便是我们的"春韵悠扬梦归处"。\"此时元宵月升至中天,清辉遍洒,将二人身影投在阁前石阶上,恰似两个并肩而立的诗字。
四·良辰寄远思
丑时初刻,二人在阁中整理诗稿。明谦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却仍强撑着替煜明研墨。煜明见状,忙从锦盒里取出蜜渍金桔:\"快含一颗,这是用元夕露水腌的,最宜润肺。\"
\"你总把我当孩童照料。\"明谦含着金桔,语气却带着暖意,\"还记得十岁那年,我偷喝你父亲的黄酒醉倒,是你用《千家诗》盖在我身上当被子?\"
煜明望着好友眼中的笑意,忽然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旧疤——那是十二岁替自己挡雪球时跌破的,至今仍隐约可见。他取出诗筒中的《新春祈愿》手稿,指着\"愿得岁岁好,喜乐常护\"八字:\"此句非仅为新春祈愿,更是我对你的终身所祷。\"
明谦闻言,目光柔和下来,窗外月光恰好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宛如落了片未化的雪。他提起笔,在《元夕寄情》稿末补了四句:\"人间皆逆旅,莫负良辰处。且醉灯前月,诗心共岁除。\"
当最后一个字落纸时,远处传来云麓寺的钟声。煜明忽然想起徐墨川说过\"友情如灯,照破长夜\",此刻望着案头跳动的烛火,方知此语不虚。
尾声·明月送归人
寅时三刻,二人踏月归寓。明谦执意替煜明提着诗筒,竹灯的光晕在雪地上晃出细碎光斑。行至巷口,见卖汤团的李婆婆正收摊,铜锅里的热气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
\"明早来吃汤团啊!\"李婆婆笑着招呼,\"给你们留双核桃馅的!\"煜明点头应下,忽觉手中诗筒轻了些,原来明谦趁他说话时,偷偷将大半重量揽到了自己肩上。
\"明日还要去徐先生处拜年,早些歇息吧。\"明谦在分岔路口驻足,月光将他的青衫染成淡蓝,\"煜明,谢谢你三十年来,始终如灯火般照我前行。\"
煜明望着好友眼中的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