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芳住进来的这家人也姓赵,与赵奶奶是本家。
说起赵家人,在村里可是口碑很好的。
赵家的两个儿子没吭声,两个儿媳看了一眼愤愤不平的马玉芳说道:“马知青,别在背后搞破坏。
人家权知青怎么就阶级主义了?
你们成天说人家这儿不好那儿不好,看见人家吃肉了你又想往上凑,人家不请你就对了。
还有啊,权知青一天五个公分儿,本来割五筐猪草就够了,可人家每天至少能割七八筐猪草,不止猪圈里的猪能吃饱,就是大队里的牛都沾了光。
你这么嫉恨人家,咋不学学人家权知青多干少说话啊?”
马玉芳被批评得一无是处。
看着大家对她翻的白眼,她一甩脸就进了屋。
哼,愚昧无知的泥腿子,活该被人家区别对待。
她倒要看看,权馨搬出去等得意多久。
这村里不不缺心怀鬼胎的单身汉。
王晓玲也馋啊,但她不敢对权馨有这么大的怨气。
她家本来就光景不好,父母只是普通工人,家里孩子又多,爷奶又重男轻女,影响的父母也不待见她。
她有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下乡就是代替了二哥的。
来时,她的父母就给了她十块钱,还有一床被褥,两套换洗的衣物。
下乡的两百块钱补助,她妈直接就给扣下了。
就这,她离开时父母还要求她下乡后好好干活儿,争取多拿公分多分粮,还只许她每天吃个半饱,剩下的粮食让她寄回家里去。
王晓玲有时候就很绝望。
靠山村这么穷,她就是再努力,一天也就赚六个公分。
她承认自己比不上权馨,各方面都比不上。
她已经很努力了。
来这里那天,村里给他们每人分了五十斤粗粮。
要想吃细粮,可以在老乡家拿东西换,也可以去城里买。
只是老乡家里都缺衣少穿,哪有粮食换给她?她也没有可换的东西。
至于去城里买,呵,她没有粮票,没有多余的钱,拿啥买?
好在凌支书安排的这几家人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