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力这边在改造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外国工匠们虽然对他的指导很感兴趣,但由于语言和习惯的差异,沟通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
“王师傅,这个东西(指着一个零件),怎么装不上去呀?”一个年轻的工匠满脸疑惑地问道。
王大力看了看,说道:“你方向装反啦,得把它转过来,像这样。”说着,王大力亲自示范。
年轻工匠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可没一会儿,他又喊起来:“王师傅,这个工具(拿起一把奇怪的扳手),用起来好别扭啊。”
王大力无奈地接过扳手,摆弄了几下,说道:“这扳手设计得不合理,等会儿我给你们改改。你们平时就用这玩意儿干活儿啊?怪不得效率这么低。”
旁边一个老工匠不好意思地说:“王师傅,我们一直都用这种扳手,习惯了。”
王大力笑着说:“习惯也得改改,你们试试我改造后的,保证顺手。”
正说着,突然听到“咔嚓”一声,一个工匠不小心把刚改造好的工具零件弄断了。
“哎呀,这可咋整?”工匠吓得脸色发白。
王大力摆摆手:“别慌,没事儿。我再做一个就是了。你们呀,干活儿的时候可得小心点。”
这边王大力忙着处理工具的事儿,那边李逸风的诗词课上,贵族们对诗词的理解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李老师,您说这‘白毛浮绿水’,这鹅为什么毛是白的呀?不能是黑的吗?”一个贵族歪着头问道。
李逸风耐心解释:“这位贵族朋友,诗里描绘的就是白鹅,当然,也有黑鹅,但这首诗写的是白鹅在绿水上的场景,更具美感。”
另一个贵族又举手发言:“李老师,那‘红掌拨清波’,这鹅掌为啥是红的呢?”
李逸风差点没噎住,说道:“这……这是鹅本身的特点呀,就像你们的眼睛有蓝色、绿色,我们大唐人的眼睛大多是黑色一样,这是自然的特征。”
贵族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李逸风心想,这教诗词比自己想象的难多了,得想个办法让他们更好理解。
这时,一个贵族突然说:“李老师,您能不能把这诗唱出来呀?我们这儿的诗歌都是唱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