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雨茶楼非常有名,小雨茶楼刚开业时,就碰上了设计上的小插曲。当初一心想着打造敞亮通透的环境,装大玻璃窗,却没考虑到古代没有空调,一到夏天,室内闷热得厉害,顾客都有些待不住。
好在小雨脑子转得快,赶忙让人在每个大窗户上方开了小窗。说来也怪,这小窗一开,空气流通顺畅多了,可闷热的暑气还是难消。小雨一咬牙,决定每日给茶楼各个角落供应冰块,势要让顾客在炎炎夏日也能舒心品茗。
茶楼后头连着个小院,是当初舅舅给买铺子时就一并带有的。小雨把这里改造成了藏冰的地方,每日冰窖送冰过来,都规整地码放在这里。每天一大早,伙计们就忙活起来,把冰块装进大碗放在茶桌上,再用大盆装上冰块,悄悄安置在每个卡座下方。一时间,整个茶楼凉意袭人,暑气全无。
就这么着,即便外头烈日炎炎,小雨茶楼里却始终清凉宜人,一到夏天,人满为患,座位常常供不应求,大伙都乐意来这儿寻个清凉。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茶楼的进货门道。小雨心里一直琢磨,要是不用频繁进货,缺啥新品,商家能主动按单子补货,月底再用金子结算,那该多省心。没想到,还真就成了!只要掌柜每天列出单子,不管是新茶、精致点心,还是特色茶具,用不了多久,所需货品就会整整齐齐送到茶楼。一个月下来,账目清晰,结算也顺顺利利。
一来二去,小雨茶楼的名声愈发响亮,大家都说这儿不仅清凉消暑,连做生意都透着股神奇劲儿,整整一个夏季小雨都在县城里,没有少帮苏县令,她告诉县令,玉米可以掰玉米棒子,她提供甜糯玉米种子,收成很好,小雨茶楼也有卖的。
初入秋茶楼就卖了,现在街上都是卖玉米棒子的了,又告诉县令红薯的吃法,做法。最后写好给县令了,苏怀瑾也很开心,秋季丰收了,老百姓能少饿死多少人呀!
入秋了小雨想回去看看她的桃花街咋样了。
这天小雨来到舅舅药铺,正看着舅舅对人体结构图告诉病人,得啥病,病症在哪里。
姥爷再给一个小孩看诊,小雨听完姥爷的问话就知道:那孩子家里条件好,吃多了积食了。
姥爷开完药,小雨对孩子父母说:“你们家孩子是吃多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