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阶段,买袋面粉吃都要粮票,上哪儿倒腾物资去?
想要物资,得有批条,想要批条,得有关系,要有这关系,一张批条换一麻袋子票子多简单,还做啥生意啊。
没关系还想发财,得南下才行。
这时期也不好折腾,深市还是个大工地呢,不着急着去,没有启动资金,去了也是打工的命。
陈凡打算先稳两年,把身体调理好再说,可不能跟上辈子一样,钱赚到了却没命花,那才是真的惨。
不着急下海,就得先找个活儿。
正经单位是进不去了,又不想吃摆地摊的苦,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去大学苟着最划算,正好系统地学一下商科。
“算一下多少钱?”
陈凡找了六本教辅,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各一本,还有一大沓书写纸。
“教辅一本两元,书写纸三元,一共十五块。”
陈凡心疼地掏出钱,果然是“黄金有价,知识无价”,甭管哪个年代,知识这玩意都不便宜啊。
自己在塞罕坝种树挣工分,一个月都换不来十五块呢,想要攒下来十五块钱,得省吃俭用三个月才行。
前台收了钱,利索地拿出一根细绳,把书扎了起来。
提着书出来,往车篮子一放,慢悠悠地骑着回家,这会儿路上热闹了许多,路边也多了些摆摊的。
很多摊子都是街道合作社的,也只有街道办能调来物资。
一般人想要摆摊,得自己跑农村收购,来回折腾才能挣到钱,主要还是以养家糊口为主。
“麻花咋卖?要票不?”
陈凡在一家卖麻花的摊位上停下,摊主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手上叼着根烟,正吞云吐雾呢。
“不要票,一根五分钱。”
“来十根。”
陈凡看了一下,这麻花有两根指头粗,十几公分长,当个零嘴倒是不错,不像后世的麻花,都有手臂粗了。
“好嘞,您请好!”
摊主麻利地撕下一张书写纸,数了十根包好,又拿出一根稻草扎上,“正宗的老京城脆麻花,好吃回头再来啊。”
“行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