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出奇的静。
中枢的官员该抓的抓,该降职的降职,只有郑三俊一人孤零零站在那儿,成为独特的风景。
怪不得皇帝发脾气,中枢烂成这般,任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容忍。
崇祯郑重道:“郑爱卿一向清廉正直,在刑部这些年,断案公正不徇私,追查贪腐铁面无私。刑部尚书非你莫属,继续留任,望续秉公之德。”
“谢陛下隆恩。”
郑三俊躬身行礼。
崇祯扫视一圈道:“你们都看到了,现在的中枢官员弊病太多,边疆军饷被克扣,赈灾款被贪污,甚至勾结建奴。而现今大明局势极为糟糕,内有李闯荼毒中原,外有建奴觊觎锦州,大厦将倾之时,朕决意重组内阁六部,以图破局!”
“内阁以后设四人,首辅统筹全局,其他三位均为次辅,分别主管军政、财政和民生,分工不同,但地位平等。”
崇祯顿了顿,“朕拟定,范景文任首辅,领东阁大学士······”
不等大臣们反应,崇祯一口气宣布完所有任命:次辅三人,是李邦华、蒋德璟、方岳贡,分别分管军政、财政、民生。
张慎言任吏部尚书,黄道周任礼部尚书,孙传庭任兵部尚书,郑三俊任刑部尚书,张国维任工部尚书,倪元璐任户部尚书。
还特别安排宋应星任工部左侍郎,负责推进实业改革。
大臣们都惊呆了。
他们猜到皇帝要整顿朝局,可谁也没想到这些任命如此大胆——范景文和李邦华赋闲在家,孙传庭和黄道周还在坐牢,其他人更是破格提拔,几乎是一步登天。
“陛下,臣才疏学浅,实在难当首辅重任。”
范景文第一个站出来推辞,“这么重要的位置,应该选更年轻有为的人······”
“范老,你是三朝老臣,如今大明内忧外患,灾民遍地,反贼作乱,后金虎视眈眈。若先生再辞,谁与朕挽狂澜于既倒?”
崇祯环视众人,语气恳切道,“这些任命都是朕反复考虑的结果,大明要中兴,就得有个雷厉风行的中枢班子。朕不想听客套话,只希望你们在新的岗位上,和朕一起开创大明盛世。”
他清楚,这么组建中枢也有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