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平四年(187年)冬,谯县曹氏宅邸内,随着一声婴啼,曹彰降生于炭火熏暖的产房。
此时父亲曹操正以骑都尉之职在颍川剿匪,接到家信时,手中的《孙子兵法》竹简上还凝着未干的墨痕。
这个生于乱世的婴儿,脐带上似乎就系着刀光剑影——其母卞氏本为倡家出身,却有“断发待君”的果敢,父亲曹操更是以“宁我负人”的狠厉搅动时局。
遗传自父母的血性,如种子般埋入曹彰的骨血。
幼儿时期的曹彰,常被乳母抱至演武场边观看士兵操练。
当同龄孩童还在玩“过家家”时,他已能握住木剑模仿军士劈刺,偶有箭矢坠落在附近,亦不啼哭退缩。
五岁那年,一只野狗突入庭院撕咬家禽,小曹彰竟抄起石凳砸去,虽未命中,其胆魄已令家将瞠目。
曹操返乡省亲时,见幼子攥着断矛在草丛中“布阵”,不禁捋须笑道:“我曹家终有执戈之人。”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曹彰随家族迁入许都。
此时兄长曹丕已研习《诗经》,三弟曹植能诵《论语》,唯有曹彰整日混迹于禁军营中。
曹操望子成龙,曾命荀彧为其开蒙,岂料曹彰趁先生如厕时,翻墙跑去观看许褚与典韦角力。
荀彧无奈叹道:“此子非庙堂之器,乃沙场之将也。”
一日,曹操宴请宾客,命诸子展示才学。
曹丕吟诵《短歌行》,曹植作《登台赋》,轮到曹彰时,他竟当场表演“空手格杀猎犬”:揪着猎犬耳朵将其按在地上,犬齿划破他的小臂,鲜血浸透衣袖,他却咧嘴大笑。
宾客们大惊失色,曹操却抚掌称快,转身对夏侯惇说:“此子若生秦末,当与英布、彭越同列。”
当晚,曹操亲自为曹彰包扎伤口,烛火下凝视儿子手臂上初生的肌肉纹路,忽道:“汝知项籍乎?力能扛鼎,却终亡于汉家。为将者,勇不可独恃。”
曹彰虽未尽解其意,却将“勇不可独恃”四字刻在床头木剑之上。
建安十年(205年),曹彰随曹操北征袁谭,驻军南皮。
某夜,营地突遭猛虎闯营,士兵惊呼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