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断江陵与外界的联系。
他亲率楼船舰队,以“蒙冲斗舰”为前锋,强弩手列于船首。
吴军将领孙盛率水军来战,张合却命舰队散开,以“放风筝”战术消耗敌军:每当吴船逼近,便以楼船上的投石机投掷火石;待其退去,则擂鼓追击。
如此反复三日,孙盛军疲惫不堪,张合趁机命士兵登上百里洲,砍伐芦苇制成火筏,顺流而下焚烧吴军营垒。
此役过后,孙权遣使请和,曹丕赞张合“能步能骑,亦能水战,真吾之韩信也”。
太和元年(227年),陇右羌胡叛乱,张合奉命西征。
他率军抵达枹罕(今甘肃临夏),却不急于开战,而是派遣使者携带汉胡双语的《招降榜文》,遍贴各部落:“降者,仍居故地,免三年赋税;战者,诛灭三族。”
同时,他命士兵在边境屯田,展示曹军的粮草储备,羌人首领见曹军“兵强马壮,耕战有序”,渐渐放下戒心。
对于顽固的叛乱部落,张合则果断出击。在葵园峡之战中,他利用羌族骑兵“善散战、不善列阵”的弱点,以“车阵”围之——将战车围成圆形,步兵持长矛于阵内,骑兵藏于阵后,待羌军冲至近前,突然从车阵缝隙中射出弩箭,随后骑兵杀出。
此役过后,陇右诸胡“望风归附”,张合也因功晋封“征西车骑将军”。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陇右三郡响应,关中震动。
曹叡急召张合进宫,将节钺交到他手中:“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张合率军星夜驰援,抵达街亭时,见蜀汉先锋马谡屯兵于南山之上,不禁哑然失笑:“谡徒能读父书,岂知实战?”
他先命人切断山下水源,然后围山而不攻,静待蜀军自乱。
三日后,山上缺水,士兵“饥渴难忍,自相践踏”,马谡下令突围,却遭张合伏兵夹击。
此战蜀军“士卒离散,死者甚众”,街亭一失,诸葛亮“进无所据”,只得挥泪斩马谡,退回汉中。
张合却在战后感叹:“诸葛公真乃劲敌,惜乎所用非人!”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李严运粮不济,被迫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