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视为残害贤能的暴君,这样一来,其他有志之士就会对曹操心生疑虑,不敢前来投靠。
曹操想要成就大业,就需要广纳天下贤才,失去贤才的支持,大业将难以成功。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对刘备以礼相待。
后来刘备借机逃离曹操掌控,曹操虽懊悔不已,但对郭嘉的深谋远虑依旧赞赏有加。
在刘备留在曹操阵营的那段时间里,郭嘉时刻关注着刘备的一举一动,他深知刘备的危险性,却也明白曹操的顾虑。
他一方面建议曹操对刘备加以防范,另一方面又要曹操保持对贤才的尊重,以免寒了天下人的心。
在北征乌桓的征程中,郭嘉深知长途奔袭的艰难与风险,但他更明白若不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势力和乌桓隐患,北方永无宁日。
袁尚、袁熙兄弟逃往乌桓,与乌桓单于蹋顿勾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
乌桓地处偏远,地势复杂,气候恶劣,行军困难重重。
而且,曹军长途跋涉,兵力疲惫,若乌桓与袁氏联军据险而守,曹军将陷入困境。
然而,郭嘉却看到了其中的战机。
他建议曹操留下辎重,轻兵速进,出其不意。
他分析道:“乌桓自恃地处偏远,必然防备松懈。我军轻装前进,可迅速抵达,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且,袁氏在河北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若不彻底铲除,一旦他们与乌桓联合,必将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亲自率领大军,冒着严寒,穿越荒无人烟的草原和沙漠,向乌桓进发。
行军途中,郭嘉不顾自己身体抱恙,日夜操劳,为曹操规划行军路线,分析敌军动向。
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在营帐中仔细研究地图,根据地形和天气变化,制定出最佳的行军方案。
他还不断派出侦察兵,刺探乌桓军的情报,为曹操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郭嘉的精心谋划下,曹军顺利抵达白狼山,与乌桓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
在行军过程中,曹军遭遇了许多困难。
恶劣的天气、缺乏水源和食物,使得将士们疲惫不堪。
郭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