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进言。
最终,曹军大获全胜,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彻底平定了北方。
回师途中,郭嘉的病情却日益加重。
他躺在马车里,脸色愈发苍白,气息也变得微弱。
曹操心急如焚,多次亲自探望,询问病情,四处寻找名医为他诊治,却都无济于事。
曹操坐在郭嘉的床边,看着昔日那个意气风发、谈笑间便能决胜千里的谋士如今虚弱地躺在病榻上,心中满是悲痛与不舍。
他紧紧握着郭嘉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留住他的生命。
郭嘉出身颍川郭氏,虽家族并非顶级豪门,却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幼,郭嘉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对诸子百家、兵法谋略过目不忘。
年少的郭嘉,常常独坐庭院,手捧竹简,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他对天下大势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谈论时事,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少年时,他便洞察汉末天下将乱,暗中结交英雄豪杰,为日后施展抱负做准备。
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唯有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才能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业。
初出茅庐,郭嘉投靠了袁绍。袁绍当时兵多将广,谋士如云,看似是成就大业的最佳选择。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使得天下贤才纷纷来投。
他的营帐之中,整日高朋满座,谋士们各抒己见,讨论着天下局势。
然而,郭嘉在袁绍帐下待了一段时间后,便敏锐地察觉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袁绍虽有宏大的志向,却在决策时优柔寡断。
每次商议大事,他总是犹豫不决,听了这个谋士的建议觉得有理,听了那个谋士的观点又觉得可行,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付诸行动。
而且,他表面上礼贤下士,对谋士们恭敬有加,内心却猜忌多疑,不能真正信任和重用他们。
郭嘉深知,在这样的主公麾下,自己的才能难以得到充分施展,也无法实现匡扶天下的抱负。
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袁绍。
直到经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