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多次率军抵御东吴进攻。
他深入研究东吴的军事特点,洞察其水军优势与陆地作战短板,制定了稳扎稳打的战略。
在濡须口之战中,面对东吴孙权亲自率领的精锐水师,魏军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恐惧。
孙权的水师战船高大坚固,士兵们水性娴熟,在江面上如鱼得水。
而魏军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面对东吴的水师,心中难免有些发怵。
司马懿深知士气的重要性,他亲自巡视军营,鼓舞士兵们的士气。
他站在高台上,对着士兵们大声喊道:“将士们,我们虽不习水战,但我们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东吴水师虽强,但他们远离本土,补给困难。只要我们坚守城池,利用地形优势,定能击退敌军!”
士兵们听了司马懿的话,士气大振,纷纷表示要与敌军决一死战。
战斗打响后,司马懿指挥魏军坚守城池,巧妙利用地形设置防线。
他在濡须口周围布置了大量的鹿角、拒马等防御工事,阻止东吴水师靠近岸边。
同时,他派遣小股部队骚扰东吴后方补给线,烧毁东吴的粮草辎重,袭击东吴的运兵船队。
孙权久攻不下,粮草渐乏,军队士气低落。
在一次战斗中,孙权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试图突破魏军防线,却陷入了司马懿的包围圈。
魏军将士们奋勇杀敌,将孙权的部队团团围住。
孙权见势不妙,急忙率领部队突围。
在突围过程中,孙权的战马被魏军的绊马索绊倒,孙权险些被魏军俘虏。
幸好他的部将周泰拼死相救,才使他得以逃脱。
经此一役,孙权深知魏军的厉害,无奈之下,只得退兵。
此役让司马懿声名远扬,在军中威望大增,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魏国上下的一致认可。
而在对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中,司马懿更是成为魏国的中流砥柱。
诸葛亮智谋超群,心怀兴复汉室的壮志,北伐初期屡战屡胜,魏国边境告急。
消息传到洛阳,魏明帝曹叡大惊失色,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在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