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年仅14岁的刘弗陵收到奏书后却未下颁。
第二天,霍光得知此事后,停留在画室,不敢上朝。
刘弗陵召见霍光,霍光免冠顿首谢罪。
刘弗陵却微微一笑,说道:“大将军不必惊慌,朕深知你并无二心。燕王远在外地,不可能这么快得知霍光的罪行。且霍光若要为非作歹,无需大动干戈。”
这一分析让左右大臣都感到吃惊。
刘弗陵还执意追究呈上奏书之人,此后对诽谤霍光的言论,大怒并治罪,使得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轻易诋毁霍光。
但上官桀等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暗中密谋发动政变。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上官桀等人决定发动政变,计划让长公主设酒宴,邀请霍光,夜间埋伏士兵将其杀死,然后废除刘弗陵,拥立燕王为皇帝。
他们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想到稻田使者燕仓得知阴谋后告发。
霍光在政变发动前,将上官桀父子、丁外人等人逮捕,并诛杀其宗族。
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自杀。
皇后上官氏因年幼,且是霍光外孙女,未被废。
此次政变的平定,巩固了刘弗陵的统治地位,也让霍光更加忠心辅佐。
刘弗陵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聪慧和果敢,他能够明辨是非,不被奸臣的谗言所迷惑,坚定地支持霍光,维护了朝堂的稳定。
他的这一表现,让大臣们对他刮目相看,也让天下百姓看到了这位少年天子的不凡之处。
在政变平息后,刘弗陵专门在宫中设宴,犒劳霍光和其他有功之臣。
他亲自为霍光斟酒,感激地说道:“若不是大将军忠心耿耿,朕的江山恐怕早已易主。”
霍光连忙跪地谢恩,眼中满是感动和忠诚。
从此,霍光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弗陵,为西汉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平定政变后,刘弗陵开始大力推行仁政,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
元凤二年(公元前79年),夏四月,刘弗陵从建章宫迁入未央宫,并大宴群臣,对宗室子郎从官、吏民等各有封赏。
随后大赦天下,减免三辅